《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父爱是默默无声的,养育孩子就更多成了母亲的责任。近期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赢得了国人的心。这部影片不仅非基督徒爱看,在基督徒的圈子中也广受欢迎。看这部基于真人真事拍摄的电影,从感性角度来说,剧中有无数个亮点感染了我,在这主要说两点我的感受。
一、父爱的远见
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剧中关于父爱的描写是最最感人的地方。中年的辛格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非常专横的父亲,强迫自己的两个女儿脱掉花裙,剪掉头发,每日晨起锻炼,练习摔跤,完全不符合当地女子的教养。但是这背后却是父爱的远见。因为做父亲的看到儿女有摔跤的潜力,没有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父爱是引导她们将其天赋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她们的母亲担心:过的不是女孩的日子,会没有男人会选她们当妻子。而她们的父亲却说:“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我们要注意到在印度女性是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地位,她们无法享有跟男性同样的地位,小小年纪就要出嫁,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所以,父亲要让她们强大到可以自己选择丈夫。有的父亲觉得生女儿只是为了出嫁,而有的父亲却更希望女儿可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所以我们看到父亲为了女儿营养跟上,舍下老脸与卖鸡商贩讲价,为了有一个合格的摔跤毯,与体育局人员谈判碰了一鼻子灰,为了能让女儿可以参加当地的稍正规的摔跤赛,千里迢迢还差点被赶出门外……也接受了无数的鄙视与讽刺,但是他对于女儿的要求,只有认真训练与鼓励,外界的压力从未发泄在孩子身上,也从未中断其对两个女儿的期望。电影中我们看到,中年辛格的父爱是感染,老年辛格的父爱是感人。为了女儿的比赛,孤身一人(虽然带了个侄子)住在学校附近,指导女儿训练,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完全放下自己的自尊,一个迈入暮年的老人,在学校领导面前祈求女儿的学习资格,自我批评的无力与心酸无人能体会,这让我想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新闻报纸上也看到,作为父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念书,给学校领导下跪的那个情节,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家里的父亲,对一辈子对我们的`关爱,如今霜染鬓发。引起我最多共鸣的,便是父亲对女儿无比的信心,因为我爸也是这样。我是从乡村里出来的,每当碰到自己觉得过不去的坎时,爸爸总是对我充满信心,不是那种安慰式的信心,他是真的相信你能做到。有时候外在的技巧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但持久的力量仍来自爸爸从小灌输到心中的点点滴滴。
影片看到最后,这位父亲的爱留在了我心里,用圣经的话说,就是“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今天,我们在世上所经历的都有神的旨意,为使我们将来承受极大无比的荣耀,父神对他所爱的儿女也管教甚严,常常借着环境击打、破碎我们的骄傲和自我中心。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无不出于爱,为的是训练我们,使我们强壮,天父仿佛也在透过影片对我们说话,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艰难,背后有着天父更大的梦想和爱,是为了我们的益处。我们也要体会父神的心情,和他同心,一起为了梦想努力!
第二点:因着信心而坚持
首先看到那位爸爸对两位女儿能力的信心,因着这种信心所以不放弃对两位女儿的锻炼,不顾妻子和朋友的反对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就算生活经济再困难,别人的冷眼与嘲讽,不解与不懈,家人的反对与对抗、都不能改变父亲的初衷,甚至爸爸宁可放下自己的尊严与自尊为了给女儿一个参赛的机会,因为他有信心,相信女儿可以拿到金牌,所以一直因着信心而坚持着;正如圣经所说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突破传统的力量,看到坚韧,看到梦想的伟大,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亲梦想的坚持 ,因着这份信心的坚持,他们每天凌晨5点吹响出发的号角,每日坚持训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只有坚持才能打出一代宗师,才能唱出曲艺大家,所以给我们看到那位女儿的成功不是因为自身的条件或能力夺得世界冠军,而是一直以来父亲勇敢的爱与坚定不移的信心。
父爱的信任,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勇气和动力。吉塔说:“我能做到,是因为父亲至始至终相信我能做到。”
特别是知道原来扮演女孩的父亲为演好角色,增重30多斤,由一个健美先生变成一个身体发福的人,之后年轻时的部分是最后拍的,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又减肥瘦回到最棒的身体状况后,最后演了前面那段年轻时期的戏。演员说,若先拍年轻那段的话,等戏一结束可能就没有动力减肥了,所以最后拍年轻那段。这又是一个让人特别敬佩的一点。
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都说很励志。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都能付诸行动,或坚持到底。人们往往在追寻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或非难时,便心生放弃,然而心存盼望的人总能看到事情的转机,所以不会被现实的困难阻挠,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