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下一句是什么?
展开全部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到处都是硝烟战火,百姓颠沛流离,杜甫与自己的弟弟们也分散到了各地。他心中担忧,却只能在月夜下怀人,希望那一轮明月能够寄托自己的思念。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开始写起。“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开篇便是一幅萧瑟的清秋图景。戍楼上响起沉重单调的更鼓声,警示着行人莫要通行,耳边传来天边孤雁的一声哀鸣。令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的冷落沉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是写景,同时也点明了时令。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让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其实并非故乡月更明,只是诗人深深怀念起了故乡的人物风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光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念,他不由想到了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如今遭逢战乱,各自分散,再是担忧想念,也无从打听到他们的消息。此一句,写得极为肝肠寸断,感人至深。而这并非是诗人一人的遭遇,而是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离患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逆料了。整首诗层次井然,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顿挫沉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到处都是硝烟战火,百姓颠沛流离,杜甫与自己的弟弟们也分散到了各地。他心中担忧,却只能在月夜下怀人,希望那一轮明月能够寄托自己的思念。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开始写起。“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开篇便是一幅萧瑟的清秋图景。戍楼上响起沉重单调的更鼓声,警示着行人莫要通行,耳边传来天边孤雁的一声哀鸣。令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的冷落沉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是写景,同时也点明了时令。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让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其实并非故乡月更明,只是诗人深深怀念起了故乡的人物风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光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念,他不由想到了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如今遭逢战乱,各自分散,再是担忧想念,也无从打听到他们的消息。此一句,写得极为肝肠寸断,感人至深。而这并非是诗人一人的遭遇,而是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离患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逆料了。整首诗层次井然,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顿挫沉郁。
2022-10-0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站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 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 站在窗边,远眺他乡。趟过了五溪,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遥远的龙标城,更是一层远啊。 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 那夜,月是笑的,月是醉的。 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的独伫的人儿——我,此刻,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 “沙沙,沙沙”,月儿请来了风婆婆,迷离了我的眼。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哭泣吗?看见没?月儿光洁的脸庞上嵌着两块小小的红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红的眼! 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缕绵绵的思念和那一腔耿耿的忧愁告诉那在千山万水之外的王兄! 心是碎的,月是圆的;离愁是碎的,友谊是圆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