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的资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板块运动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
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诞生后,已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大地构造现象。同时,仍存在一些尚不能圆满解释的问题,有些推论也未得到最后的证实。但这些都不会影响这一学说的发展,相反会对它起推进作用。
二、地震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历史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4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这些地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
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诞生后,已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大地构造现象。同时,仍存在一些尚不能圆满解释的问题,有些推论也未得到最后的证实。但这些都不会影响这一学说的发展,相反会对它起推进作用。
二、地震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历史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4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这些地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
展开全部
版块构造学说认为:
1、地球分为六大板块,版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版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火山地震带.
2、版块与板块的交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多形成海洋或峡谷,比如大西洋海岭就是美洲版块与亚欧板块、非洲版块的分界,红海是印度洋版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消亡边界则要分开看,在大陆板块方面多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或岛弧链,大洋版块多形成海沟等.原因在于大陆版块有硅铝层,较轻,碰撞时易抬升,而大洋版块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较重,多向下俯冲.
3、版块交界处的地理事物,从直布罗陀海峡开始向东依次亚欧版块和非洲板块(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非洲板块与印度洋版块(红海)亚欧板块和印度洋版块(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苏门答腊岛,爪洼岛,爪哇海沟等);太平洋版块和亚欧板块(菲律宾群岛——菲律宾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台湾列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阿留申群岛,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即落基山为中心的山脉,中美地峡);美洲版块和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即安第斯山脉),这些地区多火山地震.
板块交界处,活动频繁,地壳不稳,多地震火山.所以两大火山、地震带都在板块交界处
1、地球分为六大板块,版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版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火山地震带.
2、版块与板块的交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多形成海洋或峡谷,比如大西洋海岭就是美洲版块与亚欧板块、非洲版块的分界,红海是印度洋版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消亡边界则要分开看,在大陆板块方面多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或岛弧链,大洋版块多形成海沟等.原因在于大陆版块有硅铝层,较轻,碰撞时易抬升,而大洋版块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较重,多向下俯冲.
3、版块交界处的地理事物,从直布罗陀海峡开始向东依次亚欧版块和非洲板块(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非洲板块与印度洋版块(红海)亚欧板块和印度洋版块(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苏门答腊岛,爪洼岛,爪哇海沟等);太平洋版块和亚欧板块(菲律宾群岛——菲律宾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台湾列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阿留申群岛,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即落基山为中心的山脉,中美地峡);美洲版块和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即安第斯山脉),这些地区多火山地震.
板块交界处,活动频繁,地壳不稳,多地震火山.所以两大火山、地震带都在板块交界处
追问
还有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