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体内真气
展开全部
觅一安静、空气清新之处,直身站立,两脚距离比肩稍宽,微呈八字,头正项直,沉肩挺膝,脚趾微用力抓他,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眼垂帘微露一线光。
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默想“我要练功了”(提醒自己)3遍,达到心平气和,形松意静。
凝神意守丹田至身心更加宁静后,意想身体周围天地真气弥漫,细细体验“我在真气中,真气在我中”的意境。仿佛自身与真气融为一体。
自然呼吸,吸气时意想一股白色之气从百会穴处缓缓吸入至膻中穴;呼气时吸人之气柔和地沉人丹田。
如此反复行功中小时或更长时间,感到真气已充满丹田时即可收功。
收功法:意守丹田片刻,搓热双手于洗脸10余次后散步放松一下即可。
上功通过用意念采天地之气入丹田,与人体内原有的元气混和为一体,久而久之,随着呼吸的升降,可形成一种混元真气。
习者感到丹田处有一热气团时,精神上可出现一种非常舒适欢悦、如痴似醉的感觉。这是真气产生的正常效应,不可惊慌,亦不可欢喜,应顺其自然。
随着功力加深,真气逐渐汇聚成团。呼吸时觉得丹田的热气团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此时神意应微微地寂照丹田,不要管呼吸,心念集中到丹田中这团热气上来,保持清虚无为的思想状态,人气合一,连欢喜的念头也不要有,一心一意地意守丹田中的真气。
意念上要做到若有若无,勿忘勿助,使真气愈聚愈多,气足则动,自然循经而行,贯通小周天。
要点及注意事项:
功中呼吸要做到绵长、均匀、缓和,但又木可刻意求之,须顺应自然,久之呼吸自可达到“若有若无”的理想境界。
采气法的呼吸要与心念纳合为一,不可分离,全身要注意放松,人可憋劲,真气柔和地沉入丹田,久练真气自然产生。
此功为培育壮大体内真气的筑基功法,尤其重视练功意念的正确运用。
其功诀为:“清静无为”,即功中要排除一切杂念的于扰,一心练功,出了气感不要怕,也不可欢喜;
“若有若无”,即意念不可太重,不要执着,似守非守,如鸡抱卵;
“勿忘勿助,自然而然”,即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则神意也要停下来,顺其自然而行。
须知练功夫可意领内气沿大周天路线运行,但最忌内气不足时用意强通小周天,以免出偏差。
通小周天一定要自然贯通,习者要铭刻在心。
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默想“我要练功了”(提醒自己)3遍,达到心平气和,形松意静。
凝神意守丹田至身心更加宁静后,意想身体周围天地真气弥漫,细细体验“我在真气中,真气在我中”的意境。仿佛自身与真气融为一体。
自然呼吸,吸气时意想一股白色之气从百会穴处缓缓吸入至膻中穴;呼气时吸人之气柔和地沉人丹田。
如此反复行功中小时或更长时间,感到真气已充满丹田时即可收功。
收功法:意守丹田片刻,搓热双手于洗脸10余次后散步放松一下即可。
上功通过用意念采天地之气入丹田,与人体内原有的元气混和为一体,久而久之,随着呼吸的升降,可形成一种混元真气。
习者感到丹田处有一热气团时,精神上可出现一种非常舒适欢悦、如痴似醉的感觉。这是真气产生的正常效应,不可惊慌,亦不可欢喜,应顺其自然。
随着功力加深,真气逐渐汇聚成团。呼吸时觉得丹田的热气团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此时神意应微微地寂照丹田,不要管呼吸,心念集中到丹田中这团热气上来,保持清虚无为的思想状态,人气合一,连欢喜的念头也不要有,一心一意地意守丹田中的真气。
意念上要做到若有若无,勿忘勿助,使真气愈聚愈多,气足则动,自然循经而行,贯通小周天。
要点及注意事项:
功中呼吸要做到绵长、均匀、缓和,但又木可刻意求之,须顺应自然,久之呼吸自可达到“若有若无”的理想境界。
采气法的呼吸要与心念纳合为一,不可分离,全身要注意放松,人可憋劲,真气柔和地沉入丹田,久练真气自然产生。
此功为培育壮大体内真气的筑基功法,尤其重视练功意念的正确运用。
其功诀为:“清静无为”,即功中要排除一切杂念的于扰,一心练功,出了气感不要怕,也不可欢喜;
“若有若无”,即意念不可太重,不要执着,似守非守,如鸡抱卵;
“勿忘勿助,自然而然”,即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则神意也要停下来,顺其自然而行。
须知练功夫可意领内气沿大周天路线运行,但最忌内气不足时用意强通小周天,以免出偏差。
通小周天一定要自然贯通,习者要铭刻在心。
2020-02-17
展开全部
一、练气之法
1 、在中午 12 点面向太阳和晚上 12 点面向月亮。全身放松,盘腿静坐,意守丹田,左腿在内,右腿在外,两手五指并拢,左手掌心向右竖立胸前,右手掌心朝上平放小腹前, ( 两手臂要放平,接近身体 ) ,行逆腹式呼吸,呼吸时要用口吸鼻呼。而且呼与吸隔闭 1 — 2 分钟 ( 注:吸气时肚子要收缩,出气时肚子要鼓圆,每次静坐练两小时 ) ,这叫做闭气。
2 、当你练闭气的时间一长,就是一口吸气或者一口出气能闭 3 — 5 分钟,你也就有了基本的丹田真气,你就会感觉到丹田 ( 小腹 ) 之内有一个圆球在动。闭气时间越长圆球越大,动的感觉随之增强,这种圆球叫做气球,也叫做丹田真气。
3 、练闭气的时候要脑静,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从短时间往长时间发展,闭气时间越长,内功就越深厚 ( 注:没有日月之时不可练气 ) 。功式:左手掌心朝右臂,大拇指微曲。右手齐肚脐平放,掌心朝上。
二、行气之法
1 、当每一口气能闭 3 — 5 分钟时,要用闭气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经脉而相互流动。如果第一口外气只能使丹田真气上升,而不能顺经脉流动,这时再吸第二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 ( 注:呼第一口气时肚子要鼓圆,用鼻呼气,这样吸进去的第一口气就不会跑出门外,吸进去的第二口外气可对丹田真气压力更重,使丹田真气急速上升流动到全身各处的经脉 ) ,这叫做行气。
2 、当闭气能达到 5 分钟时,用闭气时的断阴隔阳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左胳膊用劲 ( 注:除左胳膊用劲外,其余部位全部放松 ) ,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着两胸中间的任脉上升到胸部的膻中穴,然后再沿乳上三肋的中府穴,经过上肢内侧的云门、天府、夹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源、鱼际穴走到少商穴,紧接全身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十二经脉而走。从中府穴至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 ( 注:如第一口外气不能使丹田真气顺十二经脉流动,紧接吸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十二经脉相通为止。行气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三、运气之法
用任意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流动到所需部位。如往哪个部位运气,哪个部位用劲即可。如要使用各种掌法,可按照各种掌法的说明和手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所需的各个经脉走向所需的各个部位,这就是运气。
四、发气之法
发气前要先把丹田真气运至劳宫,然后把拳头对准目标猛的展开, ( 注:起臂时拳心朝下,在展拳的同时掌心要对准目标 ) ,气柱就会从劳宫急射而出。这就是发气。
五、分成功力之解说
1 、闭气后,丹田内的圆球就是丹田真气,如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使丹田真气能打通一条经脉为一成功力,如一口气能打通两条经脉为二成功力,如果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而只能打通一条经脉,也是一成功力。
2 、在运气时,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局部就是一成功力,如再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就是二成功力,如此推论下去,分成功力在练功中就会不算而知。
3 、在发气时,能发多远的距离,发出的气柱威力有多大,再算算你共吸了几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你就会知道你用了几成功力。
例如:你用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了两次,如再吸第三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结果虽吸了第三口外气却没有丹田真气上升,那么你总的就只练成了二成功力。
1 、在中午 12 点面向太阳和晚上 12 点面向月亮。全身放松,盘腿静坐,意守丹田,左腿在内,右腿在外,两手五指并拢,左手掌心向右竖立胸前,右手掌心朝上平放小腹前, ( 两手臂要放平,接近身体 ) ,行逆腹式呼吸,呼吸时要用口吸鼻呼。而且呼与吸隔闭 1 — 2 分钟 ( 注:吸气时肚子要收缩,出气时肚子要鼓圆,每次静坐练两小时 ) ,这叫做闭气。
2 、当你练闭气的时间一长,就是一口吸气或者一口出气能闭 3 — 5 分钟,你也就有了基本的丹田真气,你就会感觉到丹田 ( 小腹 ) 之内有一个圆球在动。闭气时间越长圆球越大,动的感觉随之增强,这种圆球叫做气球,也叫做丹田真气。
3 、练闭气的时候要脑静,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从短时间往长时间发展,闭气时间越长,内功就越深厚 ( 注:没有日月之时不可练气 ) 。功式:左手掌心朝右臂,大拇指微曲。右手齐肚脐平放,掌心朝上。
二、行气之法
1 、当每一口气能闭 3 — 5 分钟时,要用闭气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经脉而相互流动。如果第一口外气只能使丹田真气上升,而不能顺经脉流动,这时再吸第二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 ( 注:呼第一口气时肚子要鼓圆,用鼻呼气,这样吸进去的第一口气就不会跑出门外,吸进去的第二口外气可对丹田真气压力更重,使丹田真气急速上升流动到全身各处的经脉 ) ,这叫做行气。
2 、当闭气能达到 5 分钟时,用闭气时的断阴隔阳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左胳膊用劲 ( 注:除左胳膊用劲外,其余部位全部放松 ) ,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着两胸中间的任脉上升到胸部的膻中穴,然后再沿乳上三肋的中府穴,经过上肢内侧的云门、天府、夹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源、鱼际穴走到少商穴,紧接全身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十二经脉而走。从中府穴至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 ( 注:如第一口外气不能使丹田真气顺十二经脉流动,紧接吸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十二经脉相通为止。行气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三、运气之法
用任意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流动到所需部位。如往哪个部位运气,哪个部位用劲即可。如要使用各种掌法,可按照各种掌法的说明和手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所需的各个经脉走向所需的各个部位,这就是运气。
四、发气之法
发气前要先把丹田真气运至劳宫,然后把拳头对准目标猛的展开, ( 注:起臂时拳心朝下,在展拳的同时掌心要对准目标 ) ,气柱就会从劳宫急射而出。这就是发气。
五、分成功力之解说
1 、闭气后,丹田内的圆球就是丹田真气,如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使丹田真气能打通一条经脉为一成功力,如一口气能打通两条经脉为二成功力,如果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而只能打通一条经脉,也是一成功力。
2 、在运气时,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局部就是一成功力,如再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就是二成功力,如此推论下去,分成功力在练功中就会不算而知。
3 、在发气时,能发多远的距离,发出的气柱威力有多大,再算算你共吸了几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你就会知道你用了几成功力。
例如:你用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了两次,如再吸第三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结果虽吸了第三口外气却没有丹田真气上升,那么你总的就只练成了二成功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像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颚)、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如果楼主只是单纯的为了健身,我推荐练习李少波先生的"真气运行法".该功法见效快,不易出偏,实乃初学者学习的好功法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像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颚)、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如果楼主只是单纯的为了健身,我推荐练习李少波先生的"真气运行法".该功法见效快,不易出偏,实乃初学者学习的好功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