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

 我来答
刘老师的每日回答
2023-01-13 · TA获得超过4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7万
展开全部
  在十年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义务段生物学课程新标准终于在2011年12月28日颁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公布,所有生物学教师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树立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新理念。
  一、树立正确、完整的课程观
  20世纪末,我们的教育视野开始转向西方,大批的中国本土教育家到西方去考察、学习、参观,大批的“海归派”从国外带来大量较为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自此,泰勒的课程理论方为大家所熟知,此时课程概念的内涵也大大扩展。在泰勒的课程理论中课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此时课程概念的内涵大大超越了教学,因为此时的教学仅仅是课程的实施。
  十年课程改革,我们成果丰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这几年校本课程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剪纸、京剧、歌舞、地方戏、雕刻等等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轰轰烈烈,好有一番“你唱罢来我登场”之感觉。如果一个学校不开设几门校本课程,就好像这个学校就没有品味、校长的办学理念就太落伍。有的学校把家庭、工厂、社区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犹有一种穷尽一切、涸泽而渔,把社会上的一切都当作课程来开发的盲动,好像有一种把课程的内涵等同于社会的内涵之趋势。看到、听到、读到这种种言论,心中多少感到有些诚惶诚恐。笔者自认为社会是教育的上位概念,教育是课程的上位概念,谈课程要准确把握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还课程一个本来面目,给课程一套合身的行头,不要把课程当成一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课程改革实施了十年,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课程到底是什么、什么才能称的上是课程。所以,建立正确的、完整的课程观,是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认识清楚的、一个绕不过去的概念。
  二、认真处理好各级课程之间的关系
  1.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
  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介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指由国家授权,地方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的课程。
  2.从三级课程管理的主体来看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3.从三级课程管理的主体看
  首先,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其次,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主管。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课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写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市、区)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改革的任务。地方课程建构的核心是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课程资源的结合与融合。
  再次,校本课程由学校主管。负责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校必修科目的实际课程标准;确定选修教材的编写、选用;开发活动课程;制定重大课程改革方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进行课程实施的管理。校本课程不仅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周期较长的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实践证明,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三、恰当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参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如何处理教材、取舍教材,如何拓展教学内容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教师总是喜欢查阅教学参考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其实,解决此类问题最权威、最实际、最合适的应该是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到课程标准中去寻求答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1.课程标准
  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加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教材
  供教学用的资料或叫做媒体、媒介,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
  3.教学参考书
  教学中的参考用书或叫做教师用书,既然是教学参考书那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仅供教师教学用的参考用书,它并不是教学的标准。
  在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三个概念之间,课程标准是最上位的,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具有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就是说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而教学参考书又是根据教材编写的。只有明确了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我们才会有章可依、有据可查,才会多一份释然、少一些茫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