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的儿子是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佳易博览
1.7万粉丝
关注
梅贻琦与韩咏华的独子梅祖彦:我与刘自强的婚姻,老妈助力

佳易博览
2020-06-23 22:14会计师
关注

作者:山佳
01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他个性沉静、寡言、慎言,老同事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来形容他。
的确,从婚配上看,1919年6月,梅贻琦才娶了韩家的五姑娘韩咏华。那时的他,已31岁,新娘也有26岁。两人,都算大龄青年了。

在随后的1920年,梅贻琦与韩咏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小公主祖彬。接着又是一个千金,次女祖彤。第三胎,终于迎来了一个公子祖彦。祖彦下面,还是两个妹妹,祖杉与祖芬。可以说,祖彦,是被四朵姐妹花包围着长大的小王子。

梅贻琦,在公务不忙、有空闲时,会托着儿子的下巴,仔细地为他梳头。一个男孩子,头发再长又能长到哪里,何须如此用心?当然,舔犊情深嘛。
而祖彦也会照猫画虎,学着父亲的样子,托着小妹的下巴,为她梳头。弄得祖芬痒痒的,干脆声明:”哥,我自己托着下巴吧。“一家人,哄然而笑,这也成为梅家的一个经典。

02
祖彦,1924年出生,1939年进入昆明天南中学就读,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学习。
1943年秋,政府征召大四的学生从军。而正在大二就读的祖彦,毅然弃学从军。
梅贻琦也曾苦口婆心劝儿子:”珍惜在校园学习的日子……“
但祖彦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心声,进入美军驻昆部队当译员,后被派往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军事基地工作。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曾以授铜质自由勋章的形式,表彰了一批与美军共同作战的中国军事人员,其中祖彦等16人获奖。在祖彦心中,为国家效力,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
1946年,他退役复学,来到父亲早年留美时的母校伍斯特理工学院插班就读。祖彦回忆,如此这般继续学业,父亲才有所欣慰。
1949年,祖彦学业优异,以高才生的身份,进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沃兴顿公司担任技术员。
1954年,祖彦萌生了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那年,他正好30岁。
作为父亲的梅贻琦,内心知道儿子在筹划远行,但表面上仍不动声色。一辈子奉行民主自由的梅贻琦,尊重个人意志,对孩子的追求从不曾干涉。上次,儿子弃学从军,这次由美返回大陆,一切尊重本人的意见。
但时局变化,已是花甲之年的梅贻琦,面对儿子的离开,还是悲痛难忍,他拉着儿子的手,用低沉的语调说:”可能没有再见面的的机会了……“
1954年3月,梅祖彦由纽约绕道法国巴黎,回国。
儿行千里母担忧,而韩咏华,在送别儿子的同时,还郑重交付他一件事:务必将一个滤咖啡的小壶,带给在巴黎留学的老友女儿刘自强。
而这位刘姑娘,正是日后祖彦的妻子,梅贻琦与韩咏华的儿媳妇。此时的她,正在攻读法国文学。
儿子三十而立,尚未婚配,正好趁机”小壶牵线“,让两个年轻人重逢。
佳易博览
1.7万粉丝
关注
梅贻琦与韩咏华的独子梅祖彦:我与刘自强的婚姻,老妈助力

佳易博览
2020-06-23 22:14会计师
关注

作者:山佳
01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他个性沉静、寡言、慎言,老同事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来形容他。
的确,从婚配上看,1919年6月,梅贻琦才娶了韩家的五姑娘韩咏华。那时的他,已31岁,新娘也有26岁。两人,都算大龄青年了。

在随后的1920年,梅贻琦与韩咏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小公主祖彬。接着又是一个千金,次女祖彤。第三胎,终于迎来了一个公子祖彦。祖彦下面,还是两个妹妹,祖杉与祖芬。可以说,祖彦,是被四朵姐妹花包围着长大的小王子。

梅贻琦,在公务不忙、有空闲时,会托着儿子的下巴,仔细地为他梳头。一个男孩子,头发再长又能长到哪里,何须如此用心?当然,舔犊情深嘛。
而祖彦也会照猫画虎,学着父亲的样子,托着小妹的下巴,为她梳头。弄得祖芬痒痒的,干脆声明:”哥,我自己托着下巴吧。“一家人,哄然而笑,这也成为梅家的一个经典。

02
祖彦,1924年出生,1939年进入昆明天南中学就读,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学习。
1943年秋,政府征召大四的学生从军。而正在大二就读的祖彦,毅然弃学从军。
梅贻琦也曾苦口婆心劝儿子:”珍惜在校园学习的日子……“
但祖彦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心声,进入美军驻昆部队当译员,后被派往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军事基地工作。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曾以授铜质自由勋章的形式,表彰了一批与美军共同作战的中国军事人员,其中祖彦等16人获奖。在祖彦心中,为国家效力,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
1946年,他退役复学,来到父亲早年留美时的母校伍斯特理工学院插班就读。祖彦回忆,如此这般继续学业,父亲才有所欣慰。
1949年,祖彦学业优异,以高才生的身份,进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沃兴顿公司担任技术员。
1954年,祖彦萌生了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那年,他正好30岁。
作为父亲的梅贻琦,内心知道儿子在筹划远行,但表面上仍不动声色。一辈子奉行民主自由的梅贻琦,尊重个人意志,对孩子的追求从不曾干涉。上次,儿子弃学从军,这次由美返回大陆,一切尊重本人的意见。
但时局变化,已是花甲之年的梅贻琦,面对儿子的离开,还是悲痛难忍,他拉着儿子的手,用低沉的语调说:”可能没有再见面的的机会了……“
1954年3月,梅祖彦由纽约绕道法国巴黎,回国。
儿行千里母担忧,而韩咏华,在送别儿子的同时,还郑重交付他一件事:务必将一个滤咖啡的小壶,带给在巴黎留学的老友女儿刘自强。
而这位刘姑娘,正是日后祖彦的妻子,梅贻琦与韩咏华的儿媳妇。此时的她,正在攻读法国文学。
儿子三十而立,尚未婚配,正好趁机”小壶牵线“,让两个年轻人重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