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①时针,②分针,③大格数,④小格数,⑤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⑥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⑷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
②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9:0511:403:3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③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③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
④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39。
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39。
(四)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的学习效果。
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师: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师: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
【设计意图】渗透思想教育:遵守时间。
2、车票上的时间(11:50)。钟面(10:50)。
①师:可以开车了吗?
②争。10:5011:50。
③拨。10:00~11:00。
学生拨钟,观察: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④小结: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⑤猜。让学生猜“9:55、10:55、11:05,时针*近几?”,
⑥辨。哪个钟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设计意图】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因此,要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接受与发现并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辨别、认读中来。
(六)总结
1、建立40分的时间观念,并在40分的基础上建立1时的时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构时间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课采用多层次呈现的方法进行。使学生逐步建立1分和1时的观念。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①时针,②分针,③大格数,④小格数,⑤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⑥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⑷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
②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9:0511:403:3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③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③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
④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39。
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39。
(四)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的学习效果。
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师: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师: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
【设计意图】渗透思想教育:遵守时间。
2、车票上的时间(11:50)。钟面(10:50)。
①师:可以开车了吗?
②争。10:5011:50。
③拨。10:00~11:00。
学生拨钟,观察: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④小结: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⑤猜。让学生猜“9:55、10:55、11:05,时针*近几?”,
⑥辨。哪个钟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设计意图】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因此,要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接受与发现并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辨别、认读中来。
(六)总结
1、建立40分的时间观念,并在40分的基础上建立1时的时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构时间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课采用多层次呈现的方法进行。使学生逐步建立1分和1时的观念。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