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我来答
hpwbws
2023-02-03 · TA获得超过8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5万
展开全部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到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成,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了。
第一,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由于没收官僚资本,解放前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又是现有基础工业的主体,国营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扩大的要求,就成为党认为需要也可能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合理分配原料和市场,在保证国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党从总结经验中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改变了过去只把将来某一天宣布实行国有化,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改造措施的原有观念。这也成为党认为这时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第三,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在土改完成后的农村中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也已经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集体农庄)也有了若干典型试验。党总结这些实践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这是党认为现在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第三个基本因素。
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恢复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只有苏联援助中国。尽管我们在制定具体的经济政策和工作方法的时候是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仍然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榜样作用。这也是促使党认为应当提出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一个因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化”和“改”,都规定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规定必须逐步进行和逐步实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