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龙人物简介

 我来答
校易搜全知道
2023-06-13 · 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
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陈玉龙
陈玉龙,著名学者、书法家。1921年生于江苏镇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陈玉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21
职业:学者、书法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东方语系
代表作品:《汉文化论纲》曾获大奖、《中国书法艺术》、《天地有正气》
职称: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
职务: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
个人简介
50年代曾兼任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的秘书。主要著作有:《汉文化论纲》、《中国书法艺术》(其中《书法五感》一文深受书法界重视)、《天地有正气》等。曾应邀赴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做书法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甚佳。部分书法作品被博物馆、碑林等重要场所收藏。书法作品曾赠送许多国内外名流及政界显要,如:韩国总统金大中、日本池田大作、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曾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撰写书法艺术展前言,并多次参加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教授举办的书法博士生论文答辩会。2002年3月应邀参加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
1921年,风雨飘摇的年代,陈玉龙出生在有“金陵门户”之称的江苏镇江,从小受到古城文化历史的熏陶。五岁时,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模仿颜、柳二体,八年之间,每日书大楷和小楷各一张,临池不辍。离开私塾后,陈玉龙进入一所私立小学,之后又考入当时赫赫有名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时运不济,升入初中不久,日军入侵粉碎了他的求学梦。陈玉龙背井离乡,只身负笈辗转来到川滇大西南。在流亡期间,他曾当过学徒、练习生、雇员,为人刻过蜡版,备尝艰辛。然而“生也艰,生也幸”,在山城重庆,陈玉龙结识了武昌起义元老、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许学源先生,投师门下。谈话间,陈玉龙屡次提及恩师许学源。他说,在重庆这段时间,对他做人和学书法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他对于含蓄书法的理解和“以学养德”的思想都深刻地受到许学源的影响。后来陈玉龙辗转又到北大,在马寅初老校长身边工作数年,风熏雨泽,德馨相传,学问、书法多受其教化和熏陶。在北大的几十年,陈玉龙在历史、文学和书法艺术上都各有建树,集学问家、散文家和艺术家于一身,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作为一代硕学,50年大学执教字外的渗透和不同寻常的经历,也为陈玉龙独特独到的书风增色不少。
1979年春,在赵宝煦、李志敏、张振国三教授发起和张学书副校长首表赞同及大力扶持下“燕园书画会”应运而生。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会长去世后,由罗荣渠教授暂代会长。李、罗两教授相继辞世后,“燕园书画会”择定于1996年6月27日改组为“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归属于艺术教育委员会。是日也,天公作美,雨后天晴,一扫几年来之阴霾与低沉。新老会员欢聚一堂,同声赞美此次盛会为燕园书画事业之“中兴会”。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无限振奋。陈玉龙以75岁衰迈老翁,推举为书画协会会长,
1985年,李志敏与陈玉龙等率北大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拜访了位于大阪的香风书院,会见了井口东葩女士。资深书法家陈玉龙撰文《书魂匆匆归道山——读李志敏<诗情到碧宵>兼悼斯人》,在《文史杂志》同年第6期刊载。陈玉龙还撰文《燕园春意浓,斯人独憔悴》,回忆起两度联袂远行经历,一次是1985年与李志敏等东渡扶桑,为期双旬;一次是1993年秋与李志敏、刘炳森等西游新疆,为期半月,两次归期均为8月31日。归途中,陈玉龙和李志敏相约:“但愿有生之年,勉作第三次壮游,或北上,或南下。”李志敏生前曾到北戴河海滨度假,捡得一石,携归赠予陈玉龙并附一便条:“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块石头是一幅风景画,有月,有水,请勿刻写。”陈先生甚喜,初置此石于客厅画框中,后割爱移赠世界著名奇石收藏家、泰国奇石馆馆长周镇荣先生,作永久陈列。此外,陈玉龙还在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的《北大书画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和《光明日报》1998年5月3日的《百年星辰,百年墨彩》等文中,以较重笔墨高度评价李志敏书法艺术。
文学著作
书法界一直流传着陈玉龙写过的一篇题为《优入圣域—汉字书法艺术礼赞》的文章。文章中说,研究书法必须提高到美学高度;研究美学,必须提高到哲学高度,应当以浓厚学养领字。
“以学养德”,这是当年陈玉龙的恩师许学源老先生留给先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他几十年来一直坚信和坚守着的信仰。学习书法初期可能更多关注技巧,要掌握一门艺术的基本语言,学习技巧是前提。但是稍微深入之后,修养即上升到了第一位。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在书法上就不能上层次,如果没有道德修养,那么艺术再高也会遭人唾弃。
在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上,陈玉龙自己无疑是书法界的典范。陈玉龙治学,以史学为主兼及文学和书法。在史学方面,陈玉龙从事印度支那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主编了几部颇有影响的论文集,在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中越、中柬、中老关系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是我国著名的印支史专家。在文学上,陈玉龙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展现了他的才华。他的文章清新婉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天地有正气》散文集收入北大百年校庆“未名文丛”第一辑。也正是对史学和文学的偏好,为陈玉龙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修养,笔下每一个字都融入了传统的积淀和对历史、艺术的深刻理解。
陈玉龙书法作品
书法感悟
陈玉龙说,一个书法家,除了把字写好,还要重视书论,要让书艺和书论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才能相得益彰。我国古代画论有谢赫的“六论”,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中国画的美学特征。而陈玉龙在习书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书法“五感”,即立体感、节奏感、朦胧感、空间感和时代感。
陈玉龙认为,“立体感”强调的是书法应追求结构造型的凝重感,厚实、雄浑、壮阔,血肉丰满,此为书法艺术的筋络百骸;“节奏感”重在用笔气势,要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使书法形象既端庄又凝重,爽爽有神;“朦胧感”重在意境神韵,要深邃、幽远、含蓄、蕴藉,神藏笔底,元气淋漓;“空间感”重在书法的章法布局,要浩淼、空灵、冲淡,济白当黑,黑白互补,纳大江广川之势于尺幅方绢;“时代感”强调的是求变创新,要立足传统而不为古人所宥,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艺术成就
陈玉龙八十诞辰书法展的开幕式上,著名书法理论家张同印老师说,陈老书法真正地达到了“老辣、苍劲,人书俱老”。
人书俱老,大笔豪情,笔下每一个字都彰显着陈玉龙多年的功力和深厚的学养。曾经采访过陈玉龙的马中华说,陈玉龙的作品,乍看好像漫不经心,细细赏之,始感苍茫老辣,笔势雄强。
他写“翰逸神飞”四个字。“翰”字左右起伏,原本四平八稳的字极尽动感;“逸”字留空间于走字底和上侧,疏落有致;“神”落笔一竖苍劲有力,支撑起整个字;“飞”字起笔虚实相接,似断非断,收笔处反手处理,更显力度,更有神韵,似雄鹰展翅。这四个字,后来曾经作为礼品赠送给韩国总统金大中。”
作为礼品赠送给韩国总统金大中的书法
1988年,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举办首次个人书法展,其前言即是舒老和组委会请陈玉龙为其撰写的;1996年,已过古稀之年的陈玉龙担任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为北大的学生,社团和外籍人士讲授书法美学和书法史课程,积极推进学校书画艺术的发展;
在新加坡的个展上发言
2004年,欧阳中石教授举办全国首届书法博士论文答辩,聘请的答辩委员为沈鹏、冯其庸、史树青和陈玉龙四人;
陈玉龙教授在历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上
陈玉龙的书法,遒劲秀逸,别具一格,有江南才子的秀骨,颇为人们喜爱。作品先后在日本东京、大阪、新加坡、伦敦、布鲁塞尔等地展览,是馈赠国内外名流和政要的珍贵礼品,国内重要的博物馆、碑林处都有所收藏。
陈玉龙向泰国公主诗琳通赠送墨宝
与董建华先生亲切交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