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 我来答
钻石83S9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3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运动神经纤维的分枝在与肌纤维形成接头之前,先失去髓鞘,再分成少数长约数十或数百微米的更为细小的分支──神经末梢。末梢半嵌入肌纤维表面所形成的浅沟中,上面覆盖着许旺氏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温血动物和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呈板片状,所以又叫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有些脊椎动物骨骼肌的运动终板不一定是板片状,如蛙的神经肌肉接头就是树枝状。一般如非特殊指出,终板膜专指属于肌细胞侧的接头膜,即接头后膜。神经末梢侧的接头膜叫接头(或突触)前膜。接头前与后膜间存在宽约50纳米的间隙──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与细胞外间隙相通,其中充满细胞外液和散在一些纤维基质。在此纤维基质上附有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末梢的胞浆内含多数线粒体和大量的直径约50纳米的球形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ACh)(据计算约为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它们在神经末梢内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沿神经末梢长轴每隔约1微米,并在靠近突触前膜侧汇聚成丛。根据突触泡假说,突触小泡是从此地把内含的递质ACh释放到突触间隙,因而这些突触泡汇聚的地方叫做活动区。用冰冻蚀刻术制成的接头标本在电镜下观察,可见活动区有一与末梢方向垂直的电子致密带,突触泡在带的两侧排成单行或双行,它们可能即是待释放的突触泡。在突触泡的近旁还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跨膜粒子,有人认为可能是钙离子通道。终板膜不是平坦的,而是相当有规律地形成许多长约0.7微米,宽约0.8微米的皱褶,叫突触皱。突触皱的存在使终板膜面积扩大了约4~5倍。皱褶的嵴部大致与活动区相对应,因而从活动区释放出的乙酰胆碱可通过较短距离到达终板膜,与位于其中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相遇。在突触皱嵴部分布的乙酰胆碱受体密度要比在谷底部的高两个数量级。

秒懂百科
2020-11-26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1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