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771年1月(清乾隆三十五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率领下分三路,赶畜群携辎重浩浩荡荡踏上了归国的艰苦历程。渥巴锡原计划待伏尔加河结冰后启程,但计划为沙俄察觉,于是提前执行。由于河水未结冰,伏尔加河西岸一万余部众未能东归,后来成为卡尔梅克人,建立了俄罗斯联邦内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当时东岸约三万户、17万人,他们都离开了生活了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为了表决心,临走时将所有宫殿、村落付之一炬。
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得知立即派出哥萨克骑兵追击,并指使沿途哈萨克人出兵阻击。一路上,土尔扈特人歼灭俄国的驻军及增援部队,摧毁俄国的要塞,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除了战斗伤亡,饥饿和疾病也造成损失:穿过哈萨克草原、绕巴尔喀什湖南端入中国境内哈萨克地界,伊犁将军伊勒图命令哈萨克人不准渥巴锡通过其地。渥巴锡转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鲁特(柯尔克孜人)的进攻,不得已北上戈壁。由于水草匮乏,牲畜倒毙,人们只能步行,又因食用病畜血肉而瘟疫缠身。“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此时渥巴锡得知清军已严加防备,且己方人畜死亡过半,无力攻占伊犁,于是在清军常设卡伦以外徘徊。
伊勒图遣使存问其来意,渥巴锡与众台吉、喇嘛商议数日后,决定献其祖上所受之明朝永乐八年汉篆敕封玉印等物,以示前来投诚之意。,其部众抵达新疆伊犁,回到他们称为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据载,当初出发的17万人中,“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伊勒图报朝廷后,乾隆皇帝命驻乌什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抚土尔扈特。朝廷拨白银二十万两及粮草、牛羊、棉布等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锡赴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世袭罔替。乾隆皇帝赞其“诚心归顺,甚属可嘉”,并“赐予封爵,以示渥泽”;同时在御制诗中表明了处理土尔扈特问题的态度:“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得知立即派出哥萨克骑兵追击,并指使沿途哈萨克人出兵阻击。一路上,土尔扈特人歼灭俄国的驻军及增援部队,摧毁俄国的要塞,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除了战斗伤亡,饥饿和疾病也造成损失:穿过哈萨克草原、绕巴尔喀什湖南端入中国境内哈萨克地界,伊犁将军伊勒图命令哈萨克人不准渥巴锡通过其地。渥巴锡转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鲁特(柯尔克孜人)的进攻,不得已北上戈壁。由于水草匮乏,牲畜倒毙,人们只能步行,又因食用病畜血肉而瘟疫缠身。“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此时渥巴锡得知清军已严加防备,且己方人畜死亡过半,无力攻占伊犁,于是在清军常设卡伦以外徘徊。
伊勒图遣使存问其来意,渥巴锡与众台吉、喇嘛商议数日后,决定献其祖上所受之明朝永乐八年汉篆敕封玉印等物,以示前来投诚之意。,其部众抵达新疆伊犁,回到他们称为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据载,当初出发的17万人中,“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伊勒图报朝廷后,乾隆皇帝命驻乌什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抚土尔扈特。朝廷拨白银二十万两及粮草、牛羊、棉布等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锡赴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世袭罔替。乾隆皇帝赞其“诚心归顺,甚属可嘉”,并“赐予封爵,以示渥泽”;同时在御制诗中表明了处理土尔扈特问题的态度:“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展开全部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