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大火炮
明朝的三大火炮
佛郎机
1.佛郎机:是明朝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式火炮。嘉靖二年(1523年),明政府在南京正式仿制佛郎机,称“大将军”。嘉靖年间戚继光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1号长八九尺,2号长六七尺,3号长四五尺,4号长二三尺,5号长约1尺。
1、2、3号多用于舟师水战和城池营堡的防卫;4号属于轻型火炮,用于行营;5号太小,没有实战价值。其口径大约在25毫米到40毫米之间。
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射程都可达5、6里。每门佛狼机配子铳九门,母铳是发射管,子铳是火炮的药室部分,用来安放火药和弹丸。佛郎机炮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上下左右转动。铳身中部铸有耳轴,可将火铳架于炮架上。
发熕
2.发熕:是嘉靖晚期(16世纪50~60年代)在佛郎机基础上改进的大型火炮,用铜铸造,每门约重五百斤。明中期舰船小型化,不能承受大威力火炮的后坐力,16世纪60年代,游击将军彭信古发明了火炮反后坐力装置,利用软架、挡木和大揽绳来抑制火炮后坐,解决了小船架大炮的技术难题,使得明朝海军在舰载火力方面得到提高。
虎蹲炮
3.虎蹲炮:虎蹲炮创制于嘉靖年间,由碗口铳发展而来,因发射时形似虎蹲而得名。早期的虎蹲炮全长40厘米,口径40毫米,外径140毫米,使用时步骤繁琐。到16世纪60年代,戚继光对虎蹲炮加以改进。新型虎蹲炮口径66毫米,全长1米以上,炮管上有5道铁箍,以加强炮管强度,后来甚至还出现了用熟铁铸造,身长2丈的大型虎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