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钱的来源
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同时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统一货币有:及至秦,中国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宝、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作为秦始皇帝统一政策中的一节,秦半两钱的发行多有论述。但是,随着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又有了新的看法。从各地区出土的半两钱看,其重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半两”二字的文体也多有不同,乍一看,很难判定是统一后的货币。同时,1976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中,可以了解到战国时秦的货币制度的情况,其中,在《文物》1982年第一期上刊载了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有关田律记录的木简以及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这一发掘成果,至少如实地报告了战国时的秦国已经发行半两钱的情况。以上事例说明,关于半两钱,并非秦始皇帝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钱,而一定是战国时在秦国流通中出现的半两钱。
秦前后共发过两次货币。《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
相传“半两”二字为李斯所书,钱文高挺,多小篆而兼大篆,朴拙而深厚,豪放而俊逸。圆方者,天地之形,方属地,圆属天,这种形式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种钱币形制以此固定下来,在中国保持了二千多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