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戒烟得多长时间才能没有烟瘾
戒烟三个月就没有烟瘾了。
戒烟三个月后尼古丁完全清除干净,生理上已经不再依赖烟瘾,戒烟成功,所有的生理上的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恢复,开始感到精力旺盛,睡眠状态好,吸烟导致的胸闷、呼吸短浅、咽喉炎等症状都消失不见(不包括慢性咽喉炎)。并对烟味感到厌恶(变成正常人了)。
扩展资料:
戒烟者复吸的预防
最近戒烟的患者将会面临较高的复吸风险。虽然大多数的复吸发生在戒烟的早期,但也可能在戒烟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复吸。
目前提高长期戒烟成功率的手段是使用最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法,也就是在患者有意愿戒烟时给与他们使用经证实有效的戒烟药物及相对强化的戒烟咨询(如给予4次或更多的咨询,每次持续时间10分钟或更长)。
戒烟的益处
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而戒烟则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吸烟相关疾病的进展。
研究发现,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大约可减少一半,而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会继续降低,戒烟15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绝对风险将与从未吸烟者相似;
戒烟和防止二手烟暴露是防治COPD的最重要的手段,戒烟是目前证实的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唯一办法;
戒烟还可以减少脑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戒烟是治疗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戒烟还可减少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烟
要想让戒烟变得容易,你必须首先弄清楚几个概念。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其中三个:
1.戒烟并不需要放弃任何东西,只会得到许多收获。
2.不要考虑某一支烟。吸烟这件事情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支烟都意味着一辈子做烟瘾的奴隶。
3.你的情况跟别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所有吸烟者都可以轻松戒烟。
许多吸烟者觉得自己的烟瘾已经深人膏盲,或者是性格上有缺陷,于是彻底失去了戒烟的信心。我向你保证,绝没有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人“需要”吸烟,直到他染上尼古丁毒瘾为止。吸烟是毒瘾的结果,不是你自己的问题。你的性格没有任何缺陷。不要在心理上依赖尼古丁,否则即使生理上的毒瘾已经消除,你仍然无法得到解脱。不要再让自己蒙在鼓里。
1、没有任何替代品能取代尼古丁。
2、你并不需要尼古丁。尼古丁不是食物,而是毒品。只有吸烟者才会遭受戒断症状的折磨,非吸烟者不会。戒断症状只是尼古丁的又一条罪状,是毒虫临死前的绝望反扑。
记住:空虚感是吸烟导致的,无法通过吸烟来填补。只有意识到你并不需要吸烟,也不需要用任何东西代替吸烟,你才能重获自由。
特别注意,绝对不要使用任何含有尼古丁的替代品,如尼古丁口香糖、贴剂、喷剂等。的确,少数戒烟者使用过这些替代品,最后也取得了成功。但是替代品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他们只不过是克服了更多的阻力----替代品导致的阻力。很不幸,许多医生仍然建议戒烟者使用尼古丁替代法。
“我并没有‘放弃’吸烟,只是‘成为’了一名非吸烟者....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我恨不得能与全世界分享”----大卫•欧
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如果你不理解烟瘾的真正机制,就会觉得尼古丁替代法非常符合逻辑。按照那些医生的理论,戒烟过程中,你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1、改掉吸烟的习惯。 2、忍受生理上的戒断反应。
如果你正面临两大强敌,那么最好不要与之同时交战,而应各个击破。这就是尼古丁替代法的理论基础。按照这样的逻辑,你所应该做的就是改掉吸烟的习惯,同时用尼古丁替代品抵消戒断症状。等到习惯改掉之后,你再逐渐减少尼古丁的摄入,最终彻底摆脱毒瘾。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样的逻辑是建立在错误基础之上的。吸烟是一种毒瘾,不是一种习惯;生理上的尼古丁戒断症状非常轻微,几乎感觉不到。戒烟主要并不是克服生理上的毒瘾,而是摆脱心理上的依赖。你必须尽快杀死身体里的小毒虫,以及潜意识里的大毒虫。替代法不仅会让小毒虫活得更久,而且对大毒虫完全没有制约作用。
轻松戒烟法的原理是:先杀死大毒虫(摆脱洗脑的影响),再熄灭最后一支烟,饿死小毒虫(让尼古丁毒瘾自行消散)。一旦大毒虫已死,即使小毒虫还在苟延残喘,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试想一下,假如你给吸毒者提供毒品,能不能帮他们摆脱毒瘾?某位医学界权威人士甚至在电视上说,一些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信赖性已经非常严重,假如他们戒烟的话,必须终生使用尼古丁替代品。身为专业人士,他怎么能对最浅显的事实视而不见,把尼古丁这种毒品与食物、水和氧气等同起来?
有的戒烟者在戒烟之后,发现自己对尼古丁口香糖上了瘾。有的戒烟者不仅没能戒烟,而且又染上了“口香糖瘾”。不要因为尼古丁口香糖味道糟糕就放松警惕----第一支烟也是这样的。
所有替代品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吸烟者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现在我不能抽烟了,只能用口香糖、糖果、薄荷...来填补空虚。”尽管尼古丁戒断反应与饥饿感很像,但绝不是同一回事,食物对戒断反应完全没有缓解作用。事实上,你越是嚼口香糖,就越会觉得想要吸烟。
替代品最大的害处在于,它们会导致最主要的问题----洗脑作用----变得更加难以解决。“我需要用替代品代替吸烟”的想法,其实是在暗示你自己:“我需要吸烟,戒烟是一种牺牲。”不要用替代品掩盖根本问题。大量吃糖或者嚼口香糖,同样算不上是享受,你只会变得肥胖不堪,而且最终还是会向烟瘾投降。
轻度吸烟者认为,偶尔抽一支烟是对自己的奖励,戒烟则是剥夺了这种奖励。只在休息时间吸烟的办公室职员,工作时不允许吸烟的工人、教师和医生等,都会产生这种想法。有人甚至会说:“假如不能吸烟的话,我宁愿放弃休息时间。”这其实说明,他们休息并不是为了放松,而是因为实在受不了烟瘾的折磨。记住,吸烟绝对不是什么奖励。吸烟就好比先故意穿上小鞋再脱下来,“享受”暂时缓解痛苦的感觉。所以,你不妨采用这样的替代方法:工作时故意穿小一号的鞋,而且绝不允许脱下来,直到休息时间为止。你同样会觉得非常轻松,非常满足,就像吸烟的“享受”一样。或许你觉得这样很愚蠢。没错,的确很愚蠢----吸烟也是同样愚蠢,身为吸烟者时,你可能意识不到。戒烟后你会发现,你原本就不需要这样的“奖励”。仍然困在烟瘾陷阱里无法自拔的人,只会让你充满同情。
不要自欺欺人。认为戒烟是一种奖励,你需要用替代品代替这种奖励,只会让你的戒烟努力最终失败。如果你真的需要休息,那么只有在戒烟之后,你才能真正享受休息时间的宁静。
记住,你并不需要替代品。在戒断期,你可以把心理上的空虚感当作自我激励,因为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正在康复,因吸烟积累的毒素正在逐渐消散。你再也用不着依赖吸烟,再也用不着忍受烟瘾的奴役。
戒烟会让你的胃口有所恢复,如果你因为食量增加导致体重略有上升,请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反应。经历过“启示性的一刻”(下文将会详细描述)之后,你会意识到,积极的心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体重问题。不过,绝不要在非用餐时间到处寻找零食,不然你不仅会变得肥胖不堪,而且戒烟过程也会更痛苦。零食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
你现在就可以下定决心。对自己郑重宣誓,这一支烟熄灭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会再抽下一支烟。
或许你很担心,因为你过去也曾发过这样的誓,但是最终却失败了,或者你担心戒烟过程会非常痛苦。不要恐惧----最糟糕的可能也不过是戒烟失败而已,所以你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相反,只要戒烟成功,你就可以收获许多。
你甚至连失败的可能性都不用考虑。戒烟过程不仅非常容易,而且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次你使用的是轻松戒烟法!你只需要遵照下面的指示:
1、现在就郑重宣誓,真心决定戒烟。
2、点起你的最后一支烟,把污浊的毒气深深吸烟肺部,问自己这样究竟是不是享受。
3、熄灭这支烟的时候,不要想“我绝不再吸烟了”或是“我再也不能吸烟了”,而是告诉自己:“太棒了!我终于自由了!再也不用做烟瘾的奴隶了!再也不用把毒气吸进肺部了!”
4、注意,最初的几天之内,生理上的尼古丁毒瘾不会立刻消失。你会在潜意识中想:“我还要来支烟。”这并不仅仅是生理毒瘾的作用,更是一种心理反应,你必须理解其中的机制。由于生理上的毒瘾需要三个星期才能彻底消散,许多戒烟者都会认为,这三个星期内他们必须用意志力抗拒诱惑。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的身体并不需要尼古丁,只有大脑才需要。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的确产生了“我还要来支烟”的想法,那你其实只有两种选择:看透这种想法的本质----尼古丁戒断反应造成的空虚感。这样的感觉应该让你高兴,你可以对自己欢呼:耶!我是个非吸烟者!或者你也可以任由这种想法持续下去,终生都渴望再来一支烟。想想看,先是决定“我以后再也不吸烟了”,然后再花一辈子时间质疑这个决定,反复告诉自己“我还想来支烟”,还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吗?只有采用意志力法的戒烟者才会这样想,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痛苦,一辈子永远生活在矛盾之中,或者最终宣告戒烟失败。
5、有些人之所以感觉戒烟很难,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怀疑,总是在等待某种迹象证明他们的成功。所以,绝对不要质疑你的决定,因为你很清楚,戒烟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开始质疑,就会让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不能吸烟会让你痛苦,吸烟则会让你更加痛苦。无论你使用哪种戒烟法,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再吸烟吗?当然不是!许多戒烟者尽管不再吸烟,却终生为被剥夺感所折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非吸烟者不需要也不想吸烟,他们没有烟瘾,也用不着靠意志力压抑烟瘾。你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状态,而且你完全可以达到。你用不着等待烟瘾消散,因为自从最后一支烟熄灭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个快乐的非吸烟者了!
你永远都是个快乐的非吸烟者,只要:
只要你完全遵照以下批示行事,戒烟就绝不可能失败:
1、郑重宣誓,你永远不会再吸烟,永远不会再用任何方式摄入尼古丁,真心决定戒烟。
2、清楚认识这一点:戒烟不需要放弃任何东西。我并不是指戒烟的好处(你当然很清楚这些好处),也不是指你完全没有理由吸烟。我的意思是,吸烟无法提供任何享受,也无法成为你的依赖。享受和依赖的感觉只不过是幻觉,就像故意用头撞墙之后,再停下来时的感觉。
3、所有吸烟者都可以轻松戒烟。你的情况跟千百万其他吸烟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能摆脱烟瘾,过上正常的生活,你也可以。
4、任何时候比较吸烟的利弊得失,结论永远是“只有傻瓜才会吸烟”。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既然你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不要再生怀疑。
5、不要刻意不去想吸烟的事,或是因此担心。每当你想起吸烟这回事时,无论是今天,明天,你生命中的任何一天,你都要这样想:耶!我是个非吸烟者!
6、不要使用任何替代品。
不要留着你的烟。
不要躲避吸烟者。
不要单为戒烟的缘故改变你的生活。
只要你做到以上几点,很快就会体验到“启示性的一刻”。不过,不要刻意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只要专心生活就好。享受生活的高潮,度过生活的低谷,那一刻自然会到来的。
戒烟后72小时 戒烟综合征达到顶峰、感觉最糟糕
1、戒烟后20分钟。飙升的血压和心率将逐渐平缓下来,因为人体不再摄入香烟中的尼古丁,
尼古丁也不再会让人体心跳加快了。
2、戒烟后2小时。会感到烦躁、精神萎靡、不停地打哈欠,因为尼古丁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而这种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快乐,所以戒烟后会感到精神不好。
3、戒烟后8小时。血管中的一氧化碳会慢慢消失,同时,血液中的含氧量恢复了正常,因为在吸烟的时候会吸入一氧化碳。消耗人体的氧气会导致血管缺氧和血栓,引发中风、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4、戒烟后24小时。肺纤毛开始修复和再生,会将有毒物质从口中排出,因此将会不断咳嗽。
5、戒烟后48小时。尼古丁将完全被身体清除掉,味觉恢复正常、吃东西更香,因为吸烟会导致味觉退化,但是对于长期吸烟的人,味觉将没有办法恢复。
6、戒烟后72小时。戒烟综合征达到顶峰、感觉最糟糕,感到头痛、胸闷、沮丧、想吸烟,但是只要咬咬牙挺过这段时间,就能成功地把烟戒了,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熬不过。
7、戒烟后1个月。身体会开始逐渐恢复健康,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显著降低,
8、戒烟后3-9个月。肺已经修复得非常好了,咳嗽、气喘的症状会明显减少,呼吸也会顺畅很多,并且牙齿和指甲的烟斑会变浅。
9、戒烟后1年。血管状况已经恢复正常,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因此降低了一半,
10、戒烟后10年、15年。患肺癌的风险将是之前的一半,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和没有抽过烟的人一样,当你成功戒烟之后,你的头脑清醒了,口气清新了,肺部清爽了,心脏供血充足了,皮肤代谢正常了,心情也会变得更好,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时间戒烟都不迟,但最好是在损害身体之前,并且一次性把它戒掉,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变化之后,能够珍爱生命,远离吸烟。
戒烟三个月就没有烟瘾了。
戒烟三个月后尼古丁完全清除干净,生理上已经不再依赖烟瘾,戒烟成功,所有的生理上的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恢复,开始感到精力旺盛,睡眠状态好,吸烟导致的胸闷、呼吸短浅、咽喉炎等症状都消失不见(不包括慢性咽喉炎)。并对烟味感到厌恶(变成正常人了)。
/iknow-pic.cdn.bcebos.com/3812b31bb051f819ed67a52cd7b44aed2e73e71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812b31bb051f819ed67a52cd7b44aed2e73e71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12b31bb051f819ed67a52cd7b44aed2e73e712"/>
扩展资料:
戒烟者复吸的预防
最近戒烟的患者将会面临较高的复吸风险。虽然大多数的复吸发生在戒烟的早期,但也可能在戒烟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复吸。
目前提高长期戒烟成功率的手段是使用最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法,也就是在患者有意愿戒烟时给与他们使用经证实有效的戒烟药物及相对强化的戒烟咨询(如给予4次或更多的咨询,每次持续时间10分钟或更长)。
戒烟的益处
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而戒烟则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吸烟相关疾病的进展。
研究发现,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大约可减少一半,而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会继续降低,戒烟15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绝对风险将与从未吸烟者相似;
戒烟和防止二手烟暴露是防治COPD的最重要的手段,戒烟是目前证实的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唯一办法;
戒烟还可以减少脑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戒烟是治疗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戒烟还可减少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烟暴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