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有什么好方法吗?
4个回答
2012-11-24
展开全部
最好的批改作文方法
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是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如:记叙具体,语言生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完整;错字连篇,病句成堆,内容空洞,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凡此种种,屡见不鲜。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表扬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皆非,这样,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算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一群小孩子呢。
须知覆水难收,如果教师评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那就很难消除。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洛克《教育漫语》)因此,教师撰写评语不可武断,出语要谨慎,要让学生从中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民主商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体现评语的启发性和协商性,即是写商榷性评语。但是,具体怎样写好商榷性评语呢?笔者以为写好此类评语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大有关系。下面浅谈几点,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疑问句式。
教师就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商量探讨,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可不可以改,怎样改。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修改的意见与学生商榷,看看学生是什么想法。问句评语可以巧妙运用以下一些形式。
1、是非问句式。这类评语多由教师提出疑问或修改的原因、方法,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潦草。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你认为呢?”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又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里的动词和名词搭配得怎样?”“你认为‘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在选材上一样吗?”“这里的顺叙改成插叙,你看行吗?”等等。这类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语气委婉、亲切,如话家常,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2、正反问句式。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并列说出来,让学生选择一项来执行,它常用正反问的形式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商讨。例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是否可以搭配?”这类问句评语所针对的问题大都比较具体,一般不涉及太多的内容,主要是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是暗示学生习作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连问句式。用一连串的问句提请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评语往往用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较大问题,如果不切实地加以指出,学生就无法提高习作水平。有个学生的习作《酷暑之夜》写一个下岗的技术员在停电之夜为第二天的招聘考试刻苦攻关的故事,习作内容具体,也有意义,但如果有环境描写,文章因此增色不少。我下了这样的评语:“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当时的情况怎样?天热到什么程度?怎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下,效果又怎样?”一连四问,从不同方面提示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假设句式。
这类评语多为复句,语言形式为“如果……” “假如……”等,前句提供条件,后句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我逐渐了解了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批改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没有把握住题中“逐渐”这个重点词,只选择了一件别人帮助他复习功课的事来写,写得不够全面。于是,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本文如果选择几件互有联系的事,按‘反感——对立——缓和——敬佩’这样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写出对其了解的曲折过程,这样就会使文章内容更加切合题意。你看呢?”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经过修改,被评为佳作,贴在了班级作文展览专栏内。又如我给一个写作吃力但又勇于坚持写作的学生下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厚实的,但从这个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水平几乎是在直线上升,由最差到较差,再到中等,你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评语把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学生作文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可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由于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淡化了命令、强硬的口吻,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很容易获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接受。
三、感叹句式。
感叹句式一般表示强烈的情感,用于商榷性评语中,多是表示教师的期待、惋惜之情。我曾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的作文具有一种美,这使我发现了你的写作才能,你是多么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啊!”教师的赞扬和期待溢于言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期待学生做进一步的努力。又如“这里再有几句过度该多好!” “没料到结尾落了俗套,美中不足,可惜!”我的惋惜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会深深的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就不足之处去积极修改,远比“过度生硬” “结尾失败”这样否定性评价效果要好。评语要求客观,但客观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给客观的描述、评价提供了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学生透过那些富于情感、具有诱导性的中肯评语,不也是可以读到教师对我们的赤诚之心,从而引起深深的思考吗 ?
四、不肯定句式。
评语中使用“恐怕”“或许”“可能”“似乎”“好象”“仿佛”之类的词语,可减弱指出缺点或不足时否定的语气。对于内涵十分丰富的个体来说,评价者的认识也未必就正确、全面、深刻。再说,即使真的把握到位,理解无误,指出学生缺点也是应该小心的,否则,武断的语气、生硬的话语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甚至泯灭学生的写作热情。要知道,“狠狠地批评他人,如在嫩苗的地上弛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鲁迅语)写作批评性或否定性评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当作幼苗去关心去爱护。
《茅盾全集》十四卷《附录》中谈到,茅盾读小学时写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的作文,先生的眉批有这么一句:“此句似与前文有重复意。”这个眉批,就属这类评语。这评语中的一个“似”字,恰到好处,增添了评语和谐委婉的语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学生不难接受教师的建议,这就达到了评改的目的。我曾想在一篇明显是抄袭的作文后批道:“本文可能非你所做。”但转念一想,这样直言批评,肯定会引发学生情绪抵触,但如果不加批评,又会助长学生的坏毛病。于是,我下了“本文可能是你所做”这样的评语。两个评语,一字之异,前为否定,后为肯定,但意思没变,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既坚持了老师的意见,又幽默风趣,学生便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五、综合类句式。
以上各种不同句式的评语,不仅可以单独用于不同的语境,还可以综合运用来充分地发挥评语的启发功能。比如我给习作《妈妈的爱》写的评语:“寸草心,未满三春晖。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情真意浓,催人泪下,是一曲母亲的深情的赞歌。那几个句子(参看眉批)如果再流畅些,再简洁些,这曲赞歌当会更优美和谐,更感人,更激励人!你说呢?”这里既有对文章优点的肯定,也有对文章缺点的指出。抛开评语中的肯定方面不谈,单看其否定方面,教师综合运用了假设句式、疑问句式和感叹语气,使师生双方坦诚交流的意味更浓,也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我曾在学生作文《母亲》中写道:“你塑造的母亲形象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说的一句话好象不是她说的(不符合人物身份)。作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这则评语综合运用了不肯定式和疑问句式,准确地指出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启示性明显,很容易激起学生再创造的热情。由于要求十分具体,学生不难改进并获得成功。
商榷性习作评语句式的妙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清新流畅,句式活泼多变,情感跌宕有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即使评语带有批评性,也能使学生感到其中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谨,而且也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其实,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只要教师以和蔼的态度、真挚诚恳的情感,又善于选择各类句式和语气来调控否定性、批评性评语的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商榷性。
学生作文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以达到评文育人的目的。
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是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如:记叙具体,语言生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完整;错字连篇,病句成堆,内容空洞,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凡此种种,屡见不鲜。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表扬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皆非,这样,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算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一群小孩子呢。
须知覆水难收,如果教师评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那就很难消除。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洛克《教育漫语》)因此,教师撰写评语不可武断,出语要谨慎,要让学生从中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民主商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体现评语的启发性和协商性,即是写商榷性评语。但是,具体怎样写好商榷性评语呢?笔者以为写好此类评语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大有关系。下面浅谈几点,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疑问句式。
教师就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商量探讨,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可不可以改,怎样改。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修改的意见与学生商榷,看看学生是什么想法。问句评语可以巧妙运用以下一些形式。
1、是非问句式。这类评语多由教师提出疑问或修改的原因、方法,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潦草。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你认为呢?”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又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里的动词和名词搭配得怎样?”“你认为‘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在选材上一样吗?”“这里的顺叙改成插叙,你看行吗?”等等。这类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语气委婉、亲切,如话家常,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2、正反问句式。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并列说出来,让学生选择一项来执行,它常用正反问的形式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商讨。例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是否可以搭配?”这类问句评语所针对的问题大都比较具体,一般不涉及太多的内容,主要是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是暗示学生习作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连问句式。用一连串的问句提请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评语往往用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较大问题,如果不切实地加以指出,学生就无法提高习作水平。有个学生的习作《酷暑之夜》写一个下岗的技术员在停电之夜为第二天的招聘考试刻苦攻关的故事,习作内容具体,也有意义,但如果有环境描写,文章因此增色不少。我下了这样的评语:“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当时的情况怎样?天热到什么程度?怎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下,效果又怎样?”一连四问,从不同方面提示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假设句式。
这类评语多为复句,语言形式为“如果……” “假如……”等,前句提供条件,后句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我逐渐了解了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批改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没有把握住题中“逐渐”这个重点词,只选择了一件别人帮助他复习功课的事来写,写得不够全面。于是,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本文如果选择几件互有联系的事,按‘反感——对立——缓和——敬佩’这样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写出对其了解的曲折过程,这样就会使文章内容更加切合题意。你看呢?”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经过修改,被评为佳作,贴在了班级作文展览专栏内。又如我给一个写作吃力但又勇于坚持写作的学生下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厚实的,但从这个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水平几乎是在直线上升,由最差到较差,再到中等,你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评语把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学生作文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可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由于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淡化了命令、强硬的口吻,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很容易获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接受。
三、感叹句式。
感叹句式一般表示强烈的情感,用于商榷性评语中,多是表示教师的期待、惋惜之情。我曾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的作文具有一种美,这使我发现了你的写作才能,你是多么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啊!”教师的赞扬和期待溢于言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期待学生做进一步的努力。又如“这里再有几句过度该多好!” “没料到结尾落了俗套,美中不足,可惜!”我的惋惜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会深深的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就不足之处去积极修改,远比“过度生硬” “结尾失败”这样否定性评价效果要好。评语要求客观,但客观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给客观的描述、评价提供了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学生透过那些富于情感、具有诱导性的中肯评语,不也是可以读到教师对我们的赤诚之心,从而引起深深的思考吗 ?
四、不肯定句式。
评语中使用“恐怕”“或许”“可能”“似乎”“好象”“仿佛”之类的词语,可减弱指出缺点或不足时否定的语气。对于内涵十分丰富的个体来说,评价者的认识也未必就正确、全面、深刻。再说,即使真的把握到位,理解无误,指出学生缺点也是应该小心的,否则,武断的语气、生硬的话语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甚至泯灭学生的写作热情。要知道,“狠狠地批评他人,如在嫩苗的地上弛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鲁迅语)写作批评性或否定性评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当作幼苗去关心去爱护。
《茅盾全集》十四卷《附录》中谈到,茅盾读小学时写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的作文,先生的眉批有这么一句:“此句似与前文有重复意。”这个眉批,就属这类评语。这评语中的一个“似”字,恰到好处,增添了评语和谐委婉的语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学生不难接受教师的建议,这就达到了评改的目的。我曾想在一篇明显是抄袭的作文后批道:“本文可能非你所做。”但转念一想,这样直言批评,肯定会引发学生情绪抵触,但如果不加批评,又会助长学生的坏毛病。于是,我下了“本文可能是你所做”这样的评语。两个评语,一字之异,前为否定,后为肯定,但意思没变,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既坚持了老师的意见,又幽默风趣,学生便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五、综合类句式。
以上各种不同句式的评语,不仅可以单独用于不同的语境,还可以综合运用来充分地发挥评语的启发功能。比如我给习作《妈妈的爱》写的评语:“寸草心,未满三春晖。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情真意浓,催人泪下,是一曲母亲的深情的赞歌。那几个句子(参看眉批)如果再流畅些,再简洁些,这曲赞歌当会更优美和谐,更感人,更激励人!你说呢?”这里既有对文章优点的肯定,也有对文章缺点的指出。抛开评语中的肯定方面不谈,单看其否定方面,教师综合运用了假设句式、疑问句式和感叹语气,使师生双方坦诚交流的意味更浓,也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我曾在学生作文《母亲》中写道:“你塑造的母亲形象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说的一句话好象不是她说的(不符合人物身份)。作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这则评语综合运用了不肯定式和疑问句式,准确地指出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启示性明显,很容易激起学生再创造的热情。由于要求十分具体,学生不难改进并获得成功。
商榷性习作评语句式的妙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清新流畅,句式活泼多变,情感跌宕有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即使评语带有批评性,也能使学生感到其中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谨,而且也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其实,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只要教师以和蔼的态度、真挚诚恳的情感,又善于选择各类句式和语气来调控否定性、批评性评语的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商榷性。
学生作文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以达到评文育人的目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根据思路结构,语言,中心(是否偏题),这些什么的,分一下分数,然后一一加起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1-21
展开全部
可以让学生自评,我的老师就是那样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画出中心句,好词好句。批语........还有很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