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我来答
样人真前知美16
2016-10-27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万
展开全部
一、教师首先要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 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4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3人或4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个月),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5、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小组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即使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非常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汇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等等,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