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1个回答
2017-01-1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活动状态。因此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 作用
正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欲望。比如学唱歌曲《小红帽》时,让幼儿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孩子们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比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狮子的吼叫声与动物们被吓坏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同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单调、刻板的“口传身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限制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也压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而有了信息技术在其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如大班舞蹈《小青蛙熊和小孩》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让孩子听一段比较低沉的音乐,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可能谁来了,发生了什么?接着倾听网络歌曲,熟悉歌曲,了解情境。然后通过想象创编,给了孩子更广阔的空间。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只有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才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带他们出去玩,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才可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可每年由于孩子年龄的太小条件的不成熟,春游、秋游活动大多都没有去成,无法让孩子们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较少的缺陷,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此,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在活动《动物之最》中,我们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动物请到课堂上来让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孩子们见到这些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特征、习性等。。它能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的孩子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2.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想象力。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夏夜的梦》在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为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仿编诗歌。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如:蝴蝶、小鸟、小鱼做梦的多种图片,让幼儿根据 “××在××上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孩子们很快的能运用图片想到了小鱼在大海里睡觉,小鱼的梦是蓝蓝的;蝴蝶在花丛中睡觉,蝴蝶的梦是香香的等等,将整个活动过程推向高潮,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仿编诗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扩展。
而在大班语言《借伞》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接着完整欣赏课件并配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以及课件的反复播放,让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由表及里的领悟了诗歌内涵,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动画中的小雨点、绿伞、小青蛙等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这画面的设计帮助幼儿把零散、琐碎的想法整理清晰从中获得说明或描述简单事物的语言经验,为仿编和创编打下一定的基础。幼儿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与能力。
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幼儿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把一些科学现象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数字和图片让幼儿摆放进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小动物们制作成动画:早晨,鸡妈妈带着宝宝们到草地上玩耍,看它们排着队的走了过来,一共来了几只鸡?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几只黄的几只花的?猜猜看它们准备做什么?这时候几只小鸡捉虫?几只在奔跑?这些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动画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注意力很自然跟着动画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尝试带领幼儿从媒体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调查科学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探索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方法、途径;探索让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策略。 如科学活动《沉与浮》、《奇妙的七色光》等等,就是用摄影机、数码相机将孩子的探索过程、动手操作过程拍录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欣赏同伴操作边讨论,让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七色光产生的原由,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掌握正确的寻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儿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 作用
正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欲望。比如学唱歌曲《小红帽》时,让幼儿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孩子们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比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狮子的吼叫声与动物们被吓坏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同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单调、刻板的“口传身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限制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也压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而有了信息技术在其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如大班舞蹈《小青蛙熊和小孩》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让孩子听一段比较低沉的音乐,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可能谁来了,发生了什么?接着倾听网络歌曲,熟悉歌曲,了解情境。然后通过想象创编,给了孩子更广阔的空间。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只有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才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带他们出去玩,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才可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可每年由于孩子年龄的太小条件的不成熟,春游、秋游活动大多都没有去成,无法让孩子们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较少的缺陷,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此,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在活动《动物之最》中,我们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动物请到课堂上来让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孩子们见到这些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特征、习性等。。它能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的孩子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2.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想象力。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夏夜的梦》在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为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仿编诗歌。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如:蝴蝶、小鸟、小鱼做梦的多种图片,让幼儿根据 “××在××上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孩子们很快的能运用图片想到了小鱼在大海里睡觉,小鱼的梦是蓝蓝的;蝴蝶在花丛中睡觉,蝴蝶的梦是香香的等等,将整个活动过程推向高潮,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仿编诗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扩展。
而在大班语言《借伞》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接着完整欣赏课件并配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以及课件的反复播放,让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由表及里的领悟了诗歌内涵,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动画中的小雨点、绿伞、小青蛙等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这画面的设计帮助幼儿把零散、琐碎的想法整理清晰从中获得说明或描述简单事物的语言经验,为仿编和创编打下一定的基础。幼儿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与能力。
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幼儿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把一些科学现象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数字和图片让幼儿摆放进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小动物们制作成动画:早晨,鸡妈妈带着宝宝们到草地上玩耍,看它们排着队的走了过来,一共来了几只鸡?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几只黄的几只花的?猜猜看它们准备做什么?这时候几只小鸡捉虫?几只在奔跑?这些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动画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注意力很自然跟着动画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尝试带领幼儿从媒体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调查科学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探索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方法、途径;探索让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策略。 如科学活动《沉与浮》、《奇妙的七色光》等等,就是用摄影机、数码相机将孩子的探索过程、动手操作过程拍录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欣赏同伴操作边讨论,让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七色光产生的原由,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掌握正确的寻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儿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