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跟官僚系统打交道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2-28
展开全部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铺天盖地、报纸杂志应有尽有、网络手机迅猛发展、微博微信无孔不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海量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新媒体的有力支持下渴望实现自己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信息爆炸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革命,正在推动现代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变,其深刻意义正在逐渐显现,新闻舆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世人所看重。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就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其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正确引导舆论,对于“统一思想、凝聚智慧、积蓄力量、激发活力,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对此不可不察,必须下大气力补上这一课。 那么怎样才是对待媒体的正确态度呢?不才以为: 一是摆正位置,坦诚面对。我们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的干部是人民赋予权力的人民公仆。如实地向人民群众汇报自己的工作,讲清发生在周遭的各种情况,报告准备采取的政策措施,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每个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它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它的内在动机,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立场、观点、感情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自觉克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封建意识和陈腐观念,千万不能把妥善面对媒体当成可有可无的“官场秀”。 二是明确关系,主动配合。领导干部和媒体的关系,是内在利益完全一致的同志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我们的媒体从本质上说,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不仅不矛盾,而且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不能把媒体当成对立面,当成随时随地挑错、添乱、找麻烦的对象。不能像那个逯军一样,把自己凌驾在人民群众之上,把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动辄质问媒体“你打算替谁说话”。因为在逯某心目中,媒体从来不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只是少数像他本人一样的官僚分子的御用工具。顺情说好话,肉麻拍马屁,是理所当然的。而监督、批评,当然就是成心和寡人过不去,就是给党和政府“添乱”、“抹黑”。这种“关系”和“位置”的严重错乱,是使他无法正确面对媒体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些同志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错把庸俗的歌功颂德当成“正面报道”,把健康善意的舆论监督当成“负面报道”,把提出敏感问题的记者当作“敌人”,动不动质问人家“是哪个单位的”,动不动威胁人家“我找你们领导去”,甚至动粗抢夺记者话筒,态度之颟顸,形象之丑陋,实在令人不齿。 三是襟怀坦白、知无不言。既然我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就没有理由害怕群众、隐瞒群众、欺骗群众。除了个别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需要保密外,在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做到对人民群众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襟怀坦白,实事求是。中国的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中国的新闻媒体是最顾全大局的,只要坦诚相告,合理解释,即使一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家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里的关键,是通报情况要及时、准确、全面、权威。不能以“顾全大局”为借口,“瞒”和“骗”,“捂”和“拖”。须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现场直播者,尤其对于重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及时发布,时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争取主动的最明智选择。否则,难免欲盖弥彰,谣言四起,危机四伏。 四是坦然面对,讲究艺术。领导干部虽然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但在人格上与人民群众是完全平等的。面对媒体时既要谦虚谨慎、如实相告,又要注意理智应答,不卑不亢。要了解公众心理,讲究答问艺术,少说应该怎么样,多说实际怎么样,少讲大道理,多讲实在话,少来长、空、假,多来短、实、新。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情,言之有信,言之有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上任之前,多半没有经过新闻培训,缺乏面对媒体的起码经验,要么紧张不已,不知所措,要么讳莫如深,惜墨如金,要么三缄其口,溜之乎也。凡此种种,都很不堪,都与现代领导干部应有的形象格格不入。 五是善于学习,注意总结。既然如何面对媒体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新课题,就更加需要虚心学习,多方面总结。笔者以为,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十忌”:一忌闪烁其词、故弄玄虚;二忌装腔作势、缺乏诚意;三忌东躲西藏、无可奉告;四忌虚与委蛇、虚应故事;五忌居高临下、傲慢无礼;六忌语无伦次、言语乏味;七忌上下推诿,不负责任;八忌百般封堵、肆意阻拦;九忌信口开河、乱下结论;十忌好为人师、耳提面命。真诚的态度是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关键,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是根本。除此以外,所有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都必然以失败告终。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一要掌握说话的“度”。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二是把握职责的“度”。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二、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应把握的四个原则 及时原则,即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向媒体与记者传递的信息应是最新的,否则会失去时效性;真实原则,即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向媒体与记者传递的信息是事实清楚的,不能胡编乱造虚假信息;效果原则,即党政领导机关的信息发布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就应以公众利益优先;合法原则,即党政领导机关的信息发布流程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 三、应对媒体的“七个应该”和“七个不应该” “七个应该”即明白目的,制定议程;加工并确定关键信息;预测媒体问题,制定应答口径;始终控制采访局面,答问与引导相结合;做回自己,切忌表演;使用最简单的语言,善于概括。 “七个不应该”即绝对不能与记者私下交谈;绝对不要说无可奉告;绝对不要与记者争执;不要过多使用和单纯依赖数字;不要提供你不能够确定的信息;不要试图阻挡记者拍照;不要忘记你的回答针对普通读者。 四、回应媒体负面报道的具体办法 一是片面不实的信息,对此要快速回应,提供全面的真实的信息。二是攻击污蔑的信息,对此可视受关注度的大小来应对,如果受到普遍关注,就要及时广泛地予以澄清驳斥;如果仅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关注,就在这个特定范围内进行回应,不扩大,以防止跟进炒热;如果只是受个别媒体关注,可一对一地做其工作。三是客观监督的信息,经查核后,确实属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就要采取闻过则喜、有过则改的正确态度,自觉接受媒体监督,做到以舆论为镜,及时去调查处理,及时向媒体通报调查处理的进展情况,形成媒体监督与自身工作的同向效应。 五、应对敏感问题时要时刻注意的问题 (1)自己是在代表政府立场、反映政府意志、表达政府观点、说明政府行为、维护政府荣誉。自己不是个人,不跳出制度框架发表个人意见;不是演员,不过于作个人魅力展示;不是上级,不对媒体指手画脚、居高临下;不是学者,不追求百家争鸣,保持信息统一。(2)不要替别人回答问题,只讲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如记者问及别的部门和地方的事,可请其向有关部门和地方作了解。(3)按既定口径表态。要围绕发布重点始终把握住局面;对于记者提问时的追问、发难等,要冷静沉着应对,不污辱、指责、蔑视记者,不要使记者成为当事人。
易仓科技
2024-11-22 广告
尾程打单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快递物流商接口的自动化打单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商品离开仓库后最后一程的货物管理和跟踪。它允许企业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对不同快递服务商的订单处理和面单打印,大大简化了跨境物流的尾程派送流程。尾程打单系统具有价格优...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易仓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