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提问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教师所倡导,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教师要提问,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一、首先从课堂提问现状反思一下: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使得学生不能尽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引导学生心智、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斯苗儿老师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教师提问更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二课时,针对猜一猜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这些事例能够巧妙地体现猜想的可能性。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事例,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三、如何解决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首先,认识直角。问:自己动手对折再对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再在投影仪上出示直角。接着,折比直角小的角,再画比直角小的角,学生能折出画比直角小的角那么自然就能折出或画出比直角大的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清晰的各种角的概念。因此,教师抓住分类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2、提问准确把握课堂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属情况:
(1)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
(2)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
(3)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
(4)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提问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那么提问的有效性将会明显提高。
3、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4、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4、课堂提问还要精问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1)提问的量要求少而精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 避免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提问的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注意的是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
6、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优等生包场,将学困生冷落一旁,就会导致学困生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系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
首先,设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
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教师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以全面提高教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不断锤炼提问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感人、幽默。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学、会学、善学、学好。
四、教学有效提问也是艺术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其实,真正有效的提问还在于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关键的策略是,要让你的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教师在倾听。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
1、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或者,学生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需要学会容忍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有效倾听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上,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总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总之,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有教师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首先从课堂提问现状反思一下: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使得学生不能尽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引导学生心智、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斯苗儿老师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教师提问更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二课时,针对猜一猜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这些事例能够巧妙地体现猜想的可能性。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事例,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三、如何解决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首先,认识直角。问:自己动手对折再对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再在投影仪上出示直角。接着,折比直角小的角,再画比直角小的角,学生能折出画比直角小的角那么自然就能折出或画出比直角大的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清晰的各种角的概念。因此,教师抓住分类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2、提问准确把握课堂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属情况:
(1)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
(2)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
(3)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
(4)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提问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那么提问的有效性将会明显提高。
3、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4、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4、课堂提问还要精问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1)提问的量要求少而精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 避免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提问的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注意的是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
6、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优等生包场,将学困生冷落一旁,就会导致学困生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系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
首先,设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
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教师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以全面提高教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不断锤炼提问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感人、幽默。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学、会学、善学、学好。
四、教学有效提问也是艺术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其实,真正有效的提问还在于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关键的策略是,要让你的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教师在倾听。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
1、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或者,学生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需要学会容忍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有效倾听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上,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总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总之,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有教师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