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谈"情"说"爱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先生撰文认为,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上出了问题。即李先生所讲的,现在我们的许多语文课堂,老师总是在讲学生已经懂了的内容,而学生不懂的内容却没有讲,造成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没意思,所以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而笔者以为,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其实很复杂,李海林先生所讲的“教什么”出了问题至多只是问题一个方面,而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不揣浅陋,也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还是从亲身的教学经历说起。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我无论是在专业基础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都严重不足。不仅如此,而且我最初工作的学校是最底层的农村中学,学校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教科研,更不要说有人引领指导去如何钻研教材,如何研究教法,如何设计教案了。那个时候,我对于语文教学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完全就是“跟着感觉走”。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却分明感觉到那时我的学生还是很喜欢上我的语文课的。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我自己真正喜欢语文,每天每堂课都以满腔的热情在教语文,把每堂语文课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放飞了学生的心情。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同一所大学毕业的两名同学,分配到同一所学校任教,相同的学历背景,相近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若干年之后会出现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差异,而是职业情感的差异。一个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与一个不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必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人们常说教育的差异关键是教师的差异。由此,我想一个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教师,大约他的学生也一定会真心喜欢语文的,一定会喜欢上他的语文课的。所以,现在我们追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我们不妨首先在语文老师中做个调查,现在,我们真正热爱语文的语文老师又有多少?当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仅仅把教语文看做是一个赖以谋生的饭碗,而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热情,我们怎么能够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当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整天为分数而斤斤计较,而忧心忡忡,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怎么能够热情洋溢,个性张扬?一个没有了激情、没有了个性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能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
当然,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看,热爱语文无疑是教好语文最重要的前提,但如果仅有热情又是不够的。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真的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语文教师还得有点自己的“绝活”,有点能够吸引学生的东西,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回想我最初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活,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大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三年的师范教育让我练得了一手好字。凡是我写的毛笔字和粉笔板书,学生都会当做字帖悉心去模仿,我曾经粗略做过个统计,凡是我所教的班级大约都有50-60%的学生喜欢模仿我的字体,而且在我的指导下最终学生的字写得都不错。竟至学生毕业二十年了,遇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老师当年教了他们一手好字!”当然,我自己也从这一手字得到了许多益处。我至今都难忘我从教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那是我从教的第四个年头,一次,区教研室到我们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教研员在检查我班作文批改的时候,发现我班上的学生的书写大多一个字体,而且写得很漂亮。从此,我被教研员老师发现,并在他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不断地被推到区、市公开课的舞台上去敲打。一步步引领我从热爱语文到思考语文、研究语文和探索语文,引领我走上了如今的这条语文教研之路。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自身大概必须要有能够让学生亲近敬佩的地方,语文老师的身上应该能有一种语文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吸引着他的学生,我想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大概我们的学生也就绝不会不喜欢上语文课了。
我还想说的第三点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比较多的谈论和关注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两者如何统一的问题,而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实践性关注得很不够。其实,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必须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语文课程必须开门教学,语文课程必须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断引进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去单讲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讲一些语文知识,去做应付考试的大量习题,训练考试的技能技巧。因为语文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多的依赖于学生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单单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增长。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思想新课改实施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如今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离丰富的实践也愈来愈远。学生上语文课就是去学那几篇课文,然后去做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学生学习语文少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少了丰厚的社会生活体验,自然难怪学生学不好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
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怕写作文。就像网上曾一度流行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样,前一阶段网上又流行一篇《民国小学生的作文羞辱了谁》的博文。羞辱了谁?答案其实是不言自明的。读读网上那篇民国时期小学生写的作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的学生还有那种生活的实践和体验吗?即使偶尔真的有了那份生活,我们的学生还有那份闲适的心情吗?如今,我们的学生早已被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练习考试搞得行色匆匆,无暇他顾了。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更需要一份闲情雅趣。一个整日淹没在题海中的学生,一个生活被挤压得没有了一点滋味、没有了一点情趣的学生,心灵就像一片荒漠,又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文?一个写不好作文甚至干脆就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个从来没有在语文课上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学生,又怎么能够喜欢上他的语文课。
当然,也许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从一个一线老师角度看,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首先要像一个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身上要有一种语文的魅力。其次,语文老师自己必须真心实意喜欢语文,用热爱语文的姿态教语文。第三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将语文引向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要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的素养。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还是从亲身的教学经历说起。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我无论是在专业基础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都严重不足。不仅如此,而且我最初工作的学校是最底层的农村中学,学校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教科研,更不要说有人引领指导去如何钻研教材,如何研究教法,如何设计教案了。那个时候,我对于语文教学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完全就是“跟着感觉走”。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却分明感觉到那时我的学生还是很喜欢上我的语文课的。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我自己真正喜欢语文,每天每堂课都以满腔的热情在教语文,把每堂语文课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放飞了学生的心情。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同一所大学毕业的两名同学,分配到同一所学校任教,相同的学历背景,相近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若干年之后会出现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差异,而是职业情感的差异。一个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与一个不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必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人们常说教育的差异关键是教师的差异。由此,我想一个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教师,大约他的学生也一定会真心喜欢语文的,一定会喜欢上他的语文课的。所以,现在我们追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我们不妨首先在语文老师中做个调查,现在,我们真正热爱语文的语文老师又有多少?当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仅仅把教语文看做是一个赖以谋生的饭碗,而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热情,我们怎么能够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当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整天为分数而斤斤计较,而忧心忡忡,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怎么能够热情洋溢,个性张扬?一个没有了激情、没有了个性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能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
当然,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看,热爱语文无疑是教好语文最重要的前提,但如果仅有热情又是不够的。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真的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语文教师还得有点自己的“绝活”,有点能够吸引学生的东西,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回想我最初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活,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大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三年的师范教育让我练得了一手好字。凡是我写的毛笔字和粉笔板书,学生都会当做字帖悉心去模仿,我曾经粗略做过个统计,凡是我所教的班级大约都有50-60%的学生喜欢模仿我的字体,而且在我的指导下最终学生的字写得都不错。竟至学生毕业二十年了,遇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老师当年教了他们一手好字!”当然,我自己也从这一手字得到了许多益处。我至今都难忘我从教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那是我从教的第四个年头,一次,区教研室到我们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教研员在检查我班作文批改的时候,发现我班上的学生的书写大多一个字体,而且写得很漂亮。从此,我被教研员老师发现,并在他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不断地被推到区、市公开课的舞台上去敲打。一步步引领我从热爱语文到思考语文、研究语文和探索语文,引领我走上了如今的这条语文教研之路。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自身大概必须要有能够让学生亲近敬佩的地方,语文老师的身上应该能有一种语文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吸引着他的学生,我想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大概我们的学生也就绝不会不喜欢上语文课了。
我还想说的第三点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比较多的谈论和关注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两者如何统一的问题,而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实践性关注得很不够。其实,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必须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语文课程必须开门教学,语文课程必须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断引进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去单讲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讲一些语文知识,去做应付考试的大量习题,训练考试的技能技巧。因为语文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多的依赖于学生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单单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增长。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思想新课改实施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如今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离丰富的实践也愈来愈远。学生上语文课就是去学那几篇课文,然后去做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学生学习语文少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少了丰厚的社会生活体验,自然难怪学生学不好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
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怕写作文。就像网上曾一度流行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样,前一阶段网上又流行一篇《民国小学生的作文羞辱了谁》的博文。羞辱了谁?答案其实是不言自明的。读读网上那篇民国时期小学生写的作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的学生还有那种生活的实践和体验吗?即使偶尔真的有了那份生活,我们的学生还有那份闲适的心情吗?如今,我们的学生早已被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练习考试搞得行色匆匆,无暇他顾了。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更需要一份闲情雅趣。一个整日淹没在题海中的学生,一个生活被挤压得没有了一点滋味、没有了一点情趣的学生,心灵就像一片荒漠,又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文?一个写不好作文甚至干脆就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个从来没有在语文课上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学生,又怎么能够喜欢上他的语文课。
当然,也许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从一个一线老师角度看,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首先要像一个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身上要有一种语文的魅力。其次,语文老师自己必须真心实意喜欢语文,用热爱语文的姿态教语文。第三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将语文引向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要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的素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