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怎样写出新意
1个回答
2017-02-14
展开全部
一、换一种说法写出新意
有些同学作文,往往贪快不求新,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到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要是描写春天公园里的色彩,便是“红的、黄的、绿的”……这样经常引用别人用俗了的话,写得千篇一律,使人读了就味同嚼蜡。
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就有许多说法,拿写“清晨”来说,就有“天色微明”、“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鸡叫三遍”、“窗户纸发白”等好多种说法。又如形容时间迅速的词语,除了“一会儿”外,还有“刹那”、“瞬时”、“霎时”、“霍地”、“顷刻”、“一忽儿”、“一眨眼”……描绘花卉的色彩,仅以“红色”来说,就有“深红”、“粉红”、“猩红”、“血红”、“朱红”、“桔红”、“枣红”、“鲜红”、“嫣红”等等。我们作文时,若能根据描绘的对象,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不同的说法,文章的语言自然就会新颖生动。
二、适当描写环境写出新意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飞夺泸定桥》的开头是这样描写环境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但使我们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代、地点和历史意义,而且使我们知道了夺桥的艰难险阻,为课文主题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2.交代地理环境,为下文作铺垫。《草地夜行》的开头:“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段对草地自然环境的描写,仿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画面,我们不禁会想:“呀!多么艰难呀!要是……”这样,自然地为下文老红军帮助小战士赶上队伍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做了必要的铺垫,突出了主题。
3.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的描写:“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灯光。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子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这里对黑夜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与“车夫的遭遇”密切相关,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强烈地烘托了主题。
三、用事实说话写出新意
要生动形象地描写一种事物,不能只是堆砌形容词,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事实中感觉到你所描写的事物形象、逼真——犹如身临其境。有位同学在《哑女卖刀》中这样写道:
“只见她拿起菜刀,剁着筷子般粗的铁丝,手起刀落,铁丝被分成数截儿。她再把刀拿给大家看,刀刃上没有一丝缺口。然后她又用刀切布块,布块被切得如丝如线。”
瞧,这一整段文字没有出现“快”、“锋利”等字样,却让读者确信哑女所卖的刀非常锋利。
四、巧用比喻写出新意
出色的比喻有它独特的魅力。许多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无不善于运用比喻。
1949年5月,陈毅元帅在部署解放大上海的战斗时说:“我们解放上海,是在‘瓷器里捉老鼠’,敌人要消灭,但上海这座城市又要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为新中国服务。”他把敌人比喻老鼠,把上海这座城市比作藏着老鼠的瓷器,老鼠要消灭,瓷器又不要损坏。这个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指战员们深刻地领悟到解放上海的双重任务。果然,在5月28日圆满地解放了大上海。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读中学时,由于他的一位数学老师作比喻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皇后头上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顶上的一颗明珠。同学们要为摘取这颗明珠而努力啊!”陈景润从此立下了雄心壮志,顽强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终于摘取了那颗明珠,成为年轻的数学家。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写道:“……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他用花比喻书,用蜜蜂比喻读书的人,说明只有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才能有丰富的知识的道理。
五、扣住题眼写出新意
“题眼”,就是题目中关键的字词。“题眼”规定了作文的主要内容、取材范围、写作重点和感情色彩。文章要赞扬什么、揭示什么、表达什么、说明什么,往往都是通过“题眼”来告诉我们的。
“扣住题眼”,就是找准题目中关键的字词来审题。拿到一个题目后,我们应先对题目进行整体扫描,然后再仔细推敲,认真分析,在弄清题目大意的基础上,再找出“题眼”,然后按照“题眼”的规定来作文。下面一组题目,它们中间只有一个字不同——“题眼”不同,但这一字之差,却关系到文章重点确定的大问题。
《一件好事》:应着重写生活的好事;《一件小事》:应着重扑捉生活中的小事。这件小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深受教育的事或教训深刻的事,但都必须“以小见大”;《一件喜事》:应选择生活中值得高兴、庆贺的事来写,必须突出喜悦的气氛;《一件趣事》:应选择生活中有趣的事来写,重点突出趣味性。
有些同学作文,往往贪快不求新,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到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要是描写春天公园里的色彩,便是“红的、黄的、绿的”……这样经常引用别人用俗了的话,写得千篇一律,使人读了就味同嚼蜡。
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就有许多说法,拿写“清晨”来说,就有“天色微明”、“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鸡叫三遍”、“窗户纸发白”等好多种说法。又如形容时间迅速的词语,除了“一会儿”外,还有“刹那”、“瞬时”、“霎时”、“霍地”、“顷刻”、“一忽儿”、“一眨眼”……描绘花卉的色彩,仅以“红色”来说,就有“深红”、“粉红”、“猩红”、“血红”、“朱红”、“桔红”、“枣红”、“鲜红”、“嫣红”等等。我们作文时,若能根据描绘的对象,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不同的说法,文章的语言自然就会新颖生动。
二、适当描写环境写出新意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飞夺泸定桥》的开头是这样描写环境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但使我们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代、地点和历史意义,而且使我们知道了夺桥的艰难险阻,为课文主题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2.交代地理环境,为下文作铺垫。《草地夜行》的开头:“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段对草地自然环境的描写,仿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画面,我们不禁会想:“呀!多么艰难呀!要是……”这样,自然地为下文老红军帮助小战士赶上队伍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做了必要的铺垫,突出了主题。
3.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的描写:“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灯光。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子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这里对黑夜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与“车夫的遭遇”密切相关,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强烈地烘托了主题。
三、用事实说话写出新意
要生动形象地描写一种事物,不能只是堆砌形容词,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事实中感觉到你所描写的事物形象、逼真——犹如身临其境。有位同学在《哑女卖刀》中这样写道:
“只见她拿起菜刀,剁着筷子般粗的铁丝,手起刀落,铁丝被分成数截儿。她再把刀拿给大家看,刀刃上没有一丝缺口。然后她又用刀切布块,布块被切得如丝如线。”
瞧,这一整段文字没有出现“快”、“锋利”等字样,却让读者确信哑女所卖的刀非常锋利。
四、巧用比喻写出新意
出色的比喻有它独特的魅力。许多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无不善于运用比喻。
1949年5月,陈毅元帅在部署解放大上海的战斗时说:“我们解放上海,是在‘瓷器里捉老鼠’,敌人要消灭,但上海这座城市又要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为新中国服务。”他把敌人比喻老鼠,把上海这座城市比作藏着老鼠的瓷器,老鼠要消灭,瓷器又不要损坏。这个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指战员们深刻地领悟到解放上海的双重任务。果然,在5月28日圆满地解放了大上海。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读中学时,由于他的一位数学老师作比喻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皇后头上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顶上的一颗明珠。同学们要为摘取这颗明珠而努力啊!”陈景润从此立下了雄心壮志,顽强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终于摘取了那颗明珠,成为年轻的数学家。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写道:“……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他用花比喻书,用蜜蜂比喻读书的人,说明只有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才能有丰富的知识的道理。
五、扣住题眼写出新意
“题眼”,就是题目中关键的字词。“题眼”规定了作文的主要内容、取材范围、写作重点和感情色彩。文章要赞扬什么、揭示什么、表达什么、说明什么,往往都是通过“题眼”来告诉我们的。
“扣住题眼”,就是找准题目中关键的字词来审题。拿到一个题目后,我们应先对题目进行整体扫描,然后再仔细推敲,认真分析,在弄清题目大意的基础上,再找出“题眼”,然后按照“题眼”的规定来作文。下面一组题目,它们中间只有一个字不同——“题眼”不同,但这一字之差,却关系到文章重点确定的大问题。
《一件好事》:应着重写生活的好事;《一件小事》:应着重扑捉生活中的小事。这件小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深受教育的事或教训深刻的事,但都必须“以小见大”;《一件喜事》:应选择生活中值得高兴、庆贺的事来写,必须突出喜悦的气氛;《一件趣事》:应选择生活中有趣的事来写,重点突出趣味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