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
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尚小,对于学习习惯还处在懵懂的状态,而小学阶段又是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写规范字”比“说普通话”难。语文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求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但是现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往往敲击键盘就可以打出规范的汉字,书写能力大大下降,对于书写规范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强调“写规范字”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书写方正、规范、准确的汉字,并在他们书写练习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对其作业的书面整洁度、汉字规范度进行评比,定期进行书写比赛……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可以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其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这一点。比如,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就经常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搞清楚字的读音和含义;在新课的学习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标注,并通过问父母、问同学等途径简单了解;在新课学习中,我经常会请一些学生做“小老师”,而自己则坐在下面听讲,适时进行补充;在作业的布置上,我经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布置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如朗读、背诵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班上的学生不再被动地等着老师讲,而是渐渐养成了自己查字典、自己“备课”、自己留作业的习惯,如此一来,全班形成一股好学上进的风气,使得我的教学工作顺风顺水,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和运用。的确,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积累的习惯,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将会步履维艰。比如,在写作课上,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写作文时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可是写出的文章却都像是记流水账,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心思地引导,也无法使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其实,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学生脑中空空如也,所积累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积累可以从诗词积累和语言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大纲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诗词积累的材料。语言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就马上摘录在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上文中我们提到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其实积累并非仅是课内诗文、语言的积累,更要靠课外阅读来充实。毕竟课内所学是有限的、死板的,而课外知识是无限的、广阔的,是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同人类的密切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渴望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又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于是我便告诉学生:“植物也会长脚,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去搜一些植物的‘脚’的图片,也可以去找来《植物百科》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植物的介绍。”课下,学生真的阅读了《植物百科》,由此,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对于课内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而对于课外的植物方面的知识,他们也有所涉猎,从而使课内与课外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后面我每次讲完课后,都
满意请采纳
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尚小,对于学习习惯还处在懵懂的状态,而小学阶段又是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写规范字”比“说普通话”难。语文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求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但是现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往往敲击键盘就可以打出规范的汉字,书写能力大大下降,对于书写规范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强调“写规范字”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书写方正、规范、准确的汉字,并在他们书写练习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对其作业的书面整洁度、汉字规范度进行评比,定期进行书写比赛……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可以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其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这一点。比如,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就经常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搞清楚字的读音和含义;在新课的学习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标注,并通过问父母、问同学等途径简单了解;在新课学习中,我经常会请一些学生做“小老师”,而自己则坐在下面听讲,适时进行补充;在作业的布置上,我经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布置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如朗读、背诵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班上的学生不再被动地等着老师讲,而是渐渐养成了自己查字典、自己“备课”、自己留作业的习惯,如此一来,全班形成一股好学上进的风气,使得我的教学工作顺风顺水,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和运用。的确,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积累的习惯,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将会步履维艰。比如,在写作课上,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写作文时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可是写出的文章却都像是记流水账,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心思地引导,也无法使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其实,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学生脑中空空如也,所积累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积累可以从诗词积累和语言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大纲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诗词积累的材料。语言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就马上摘录在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上文中我们提到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其实积累并非仅是课内诗文、语言的积累,更要靠课外阅读来充实。毕竟课内所学是有限的、死板的,而课外知识是无限的、广阔的,是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同人类的密切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渴望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又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于是我便告诉学生:“植物也会长脚,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去搜一些植物的‘脚’的图片,也可以去找来《植物百科》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植物的介绍。”课下,学生真的阅读了《植物百科》,由此,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对于课内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而对于课外的植物方面的知识,他们也有所涉猎,从而使课内与课外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后面我每次讲完课后,都
满意请采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