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渗透方法的指导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于语文教学之中的,而是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阅读是语言吸收的过程,说话和作文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是基础,只有有效地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渗透习作常识,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内阅读中的课文都是作为经典范文入选的,它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在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都堪为典范,因此,如果阅读教学深入细致,学生不但会在思想态度及情感等方面受到熏陶,还会学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知识,为学生的作文做好铺垫。正象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如果阅读教学教得好,我以为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其实,指导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巧妙渗透作文的技能技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一步,一些重点词句或优美词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妙在何处,然后再运用词语练习说话,提高运用能力,还有一些关联词语,学生掌握了用法,语句会更通顺,上下文会更连贯。如《草原》中的“既------又------既------又------”“那么-----那么------”学完后让学生仿写句子。词语教学中还有情感色彩不同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如“武断”和“果断”,“顽强”,“顽抗”等,学生知道了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中更确切,写作时就不会用错了。
句子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写一篇作文,只有把每一句话写明白了,才能连句成段,积段成篇。通过句子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会遣词造句,准确表情达意。因此,我在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好句,重点句。句子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如下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同语气的句子;生动优美的句子;显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和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句子等。与词语一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做摘抄积累,并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如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文章后两段中有些句子很美,“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默默地写,慢慢地想,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其中流露了作者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就是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伤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并背诵记忆,结果在这一单元《童年趣事》的习作中,就有些同学把它用在了自己的作文结尾处,使文章增色不少;再比如一些体现文章结构的句子,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等,结合上下文理解作用之后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在写《熟悉的一个人》的习作时,写人要通过事来体现,可以写他的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如果写两件事时就可以用过渡句由一个性格特点引入到第二个性格特点。开头介绍完外貌年龄后可以用一个总起句说明这个熟悉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举事例来体现。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抓住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衔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别人文章段落层次安排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最后才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不同文章可采用不同的表达顺序,如:叙事性的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又分为季节顺序,一天内时间推移的顺序,还可以按空间转换顺序,地点变换顺序,还有倒叙,《童年的发现》就是用倒叙手法,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再重头叙述,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写的好处,并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在了解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结构,虽然现在的课堂不提倡分段,归纳段意,但我认为有时候还是有必要渗透和训练的,因为初学写作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会分段,全文只有一个自然节。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更能让他们从感知他人文章的结构层次中,体会了他人对写作材料的安排,并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效仿,从而自己也能把写作材料安排得条理清楚。在理清层次结构后,对重点段落的分析上,学习如何能把重点内容写得具体生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由于本单元作文是写童年趣事,而写好这次作文的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体现“有趣”,因此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几个片断场景,了解作者如何把自己观察到的骆驼咀嚼时的样子以及自己牙齿随着咀嚼的细节写清楚的,分析作者重点的语言描写和心里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知道要想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就要在细节描写、动、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上下功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会有所借鉴。
此外,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中低年级,刚写作文时不会正确使用标点。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既有助于朗读,又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运用。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山的特点是奇、秀、险,而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每个特点之间都是并列关系的,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用分号,而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就要用顿号,如,市场里有很多蔬菜: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等。《落花生》一课中“翻地,播种,浇水,除草,收获”几个词语之间就要用逗号,因为不是并列关系,不能颠倒顺序。再比如《慈母情深》,或者《穷人》等课文中,省略号特别多,表示的意思又不尽相同,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体会,那么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就不会乱用标点符号了。
最后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作者写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文章抒发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并且会自然地把这种情感蕴涵在字里行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地丰富起来。而丰富的情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不断向学生传授表达和写作常识,学生再把这些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储存素材。我们生活着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单靠“观察生活”的积累是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的需求的,我们必须借鉴别人的生活积累来充实自己,读书就是间接生活的重要积累方式。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的各种阅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他们的说话、写话、作文积累材料。我先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一些读物,如学习《争吵》时推荐读《爱的教育》,学《祖父的院子》及林海音的作品时建议学生读他们的书《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学童年一单元时建议读高尔基的《童年》,到六年级还有经典名著梗概,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了有益的指引。假期结合年级特点布置课外阅读书目,并及时做好摘抄。在课外阅读中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语言也不断得到积累,所以他们的作文才能更丰满。
总之,我把习作知识寓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内阅读中的课文都是作为经典范文入选的,它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在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都堪为典范,因此,如果阅读教学深入细致,学生不但会在思想态度及情感等方面受到熏陶,还会学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知识,为学生的作文做好铺垫。正象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如果阅读教学教得好,我以为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其实,指导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巧妙渗透作文的技能技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一步,一些重点词句或优美词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妙在何处,然后再运用词语练习说话,提高运用能力,还有一些关联词语,学生掌握了用法,语句会更通顺,上下文会更连贯。如《草原》中的“既------又------既------又------”“那么-----那么------”学完后让学生仿写句子。词语教学中还有情感色彩不同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如“武断”和“果断”,“顽强”,“顽抗”等,学生知道了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中更确切,写作时就不会用错了。
句子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写一篇作文,只有把每一句话写明白了,才能连句成段,积段成篇。通过句子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会遣词造句,准确表情达意。因此,我在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好句,重点句。句子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如下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同语气的句子;生动优美的句子;显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和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句子等。与词语一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做摘抄积累,并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如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文章后两段中有些句子很美,“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默默地写,慢慢地想,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其中流露了作者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就是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伤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并背诵记忆,结果在这一单元《童年趣事》的习作中,就有些同学把它用在了自己的作文结尾处,使文章增色不少;再比如一些体现文章结构的句子,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等,结合上下文理解作用之后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在写《熟悉的一个人》的习作时,写人要通过事来体现,可以写他的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如果写两件事时就可以用过渡句由一个性格特点引入到第二个性格特点。开头介绍完外貌年龄后可以用一个总起句说明这个熟悉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举事例来体现。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抓住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衔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别人文章段落层次安排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最后才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不同文章可采用不同的表达顺序,如:叙事性的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又分为季节顺序,一天内时间推移的顺序,还可以按空间转换顺序,地点变换顺序,还有倒叙,《童年的发现》就是用倒叙手法,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再重头叙述,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写的好处,并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在了解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结构,虽然现在的课堂不提倡分段,归纳段意,但我认为有时候还是有必要渗透和训练的,因为初学写作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会分段,全文只有一个自然节。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更能让他们从感知他人文章的结构层次中,体会了他人对写作材料的安排,并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效仿,从而自己也能把写作材料安排得条理清楚。在理清层次结构后,对重点段落的分析上,学习如何能把重点内容写得具体生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由于本单元作文是写童年趣事,而写好这次作文的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体现“有趣”,因此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几个片断场景,了解作者如何把自己观察到的骆驼咀嚼时的样子以及自己牙齿随着咀嚼的细节写清楚的,分析作者重点的语言描写和心里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知道要想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就要在细节描写、动、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上下功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会有所借鉴。
此外,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中低年级,刚写作文时不会正确使用标点。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既有助于朗读,又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运用。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山的特点是奇、秀、险,而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每个特点之间都是并列关系的,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用分号,而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就要用顿号,如,市场里有很多蔬菜: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等。《落花生》一课中“翻地,播种,浇水,除草,收获”几个词语之间就要用逗号,因为不是并列关系,不能颠倒顺序。再比如《慈母情深》,或者《穷人》等课文中,省略号特别多,表示的意思又不尽相同,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体会,那么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就不会乱用标点符号了。
最后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作者写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文章抒发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并且会自然地把这种情感蕴涵在字里行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地丰富起来。而丰富的情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不断向学生传授表达和写作常识,学生再把这些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储存素材。我们生活着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单靠“观察生活”的积累是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的需求的,我们必须借鉴别人的生活积累来充实自己,读书就是间接生活的重要积累方式。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的各种阅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他们的说话、写话、作文积累材料。我先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一些读物,如学习《争吵》时推荐读《爱的教育》,学《祖父的院子》及林海音的作品时建议学生读他们的书《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学童年一单元时建议读高尔基的《童年》,到六年级还有经典名著梗概,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了有益的指引。假期结合年级特点布置课外阅读书目,并及时做好摘抄。在课外阅读中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语言也不断得到积累,所以他们的作文才能更丰满。
总之,我把习作知识寓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