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进行教学设计注意考虑哪些因素
展开全部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系统要素进行精心设计与组合,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观。
一、教学设计要立足学情,找到教学的原起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找到教学的原起点。许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却恰恰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实际接受能力这两个关键问题,其结果是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事先导演下的课本活动剧,或变成教师鼠标操控下的影音观摩课。这种形式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缺乏真正的思考空间,也缺乏真正的心灵感动,他们只是被动地、被迫地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
1、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认真分析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通过教学设计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把他们虽然积累不多但很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验这些处于儿童本性的东西挖掘出来,然后在这个“已知”的基础上发现“未知”,学会解决“未知”,能够解决“未知”。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现实生活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探究讨论。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对于选取的事件或话题,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
3、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与发展。教学设计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不要提出太多齐声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有思考和讨论的余地,要有一定深处和广度,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不唯一,多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要巧妙布白,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一幅画要留白,看上去更美,画得满满的反而失去了艺术性。一堂课也要留白,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的头脑就像装知识的容器,不仅没有了能动性,而且也没有了创造的乐趣和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随时调整,随时补充。要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设“留白”。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关注预设性,而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预设的过度定量化、精确化,甚至条分缕析,精确到教师讲的每句话,反而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不仅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师生、生生交流信息、合作与探讨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互相启发,实现互补。预设留白、适度模糊,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活动 “留白”。有时半节课的“静”,正酝酿着教学高潮的“动”,教师要让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保证时间和空间,活动易简勿繁,易精勿多。活动时既要使学生静:活动前的想象、猜测、思考,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活动后的反思概括;又要让学生动:全身心参与,观察发言、讨论争辩。动时,体验与情感提升;静时,思维与思想发展。如果教材活动很多,设计时可以进行取舍,或通过一条主线把各个活动串联起来,这条主线是隐藏于活动之中的知识链或问题链,使学生参与这些有结构的活动后学有所思,能够推进思维的发展。
3、思维“留白”。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规格。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思维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激发,教师就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各执己见,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课上完成不了,可以转移到课后解决,决不能课上热火朝天,课后冷冷清清。
4、评价留白。这个留白不是不讲,而是不讲结论性的语言,不让学生感觉被定位的绝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固然必须,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延迟性评价中,教师的等待就是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个性和表达特色,让学生尽量淡化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注意,强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信心。
一、教学设计要立足学情,找到教学的原起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找到教学的原起点。许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却恰恰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实际接受能力这两个关键问题,其结果是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事先导演下的课本活动剧,或变成教师鼠标操控下的影音观摩课。这种形式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缺乏真正的思考空间,也缺乏真正的心灵感动,他们只是被动地、被迫地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
1、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认真分析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通过教学设计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把他们虽然积累不多但很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验这些处于儿童本性的东西挖掘出来,然后在这个“已知”的基础上发现“未知”,学会解决“未知”,能够解决“未知”。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现实生活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探究讨论。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对于选取的事件或话题,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
3、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与发展。教学设计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不要提出太多齐声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有思考和讨论的余地,要有一定深处和广度,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不唯一,多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要巧妙布白,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一幅画要留白,看上去更美,画得满满的反而失去了艺术性。一堂课也要留白,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的头脑就像装知识的容器,不仅没有了能动性,而且也没有了创造的乐趣和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随时调整,随时补充。要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设“留白”。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关注预设性,而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预设的过度定量化、精确化,甚至条分缕析,精确到教师讲的每句话,反而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不仅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师生、生生交流信息、合作与探讨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互相启发,实现互补。预设留白、适度模糊,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活动 “留白”。有时半节课的“静”,正酝酿着教学高潮的“动”,教师要让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保证时间和空间,活动易简勿繁,易精勿多。活动时既要使学生静:活动前的想象、猜测、思考,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活动后的反思概括;又要让学生动:全身心参与,观察发言、讨论争辩。动时,体验与情感提升;静时,思维与思想发展。如果教材活动很多,设计时可以进行取舍,或通过一条主线把各个活动串联起来,这条主线是隐藏于活动之中的知识链或问题链,使学生参与这些有结构的活动后学有所思,能够推进思维的发展。
3、思维“留白”。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规格。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思维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激发,教师就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各执己见,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课上完成不了,可以转移到课后解决,决不能课上热火朝天,课后冷冷清清。
4、评价留白。这个留白不是不讲,而是不讲结论性的语言,不让学生感觉被定位的绝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固然必须,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延迟性评价中,教师的等待就是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个性和表达特色,让学生尽量淡化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注意,强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信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