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废后神秘失踪之谜:她究竟去了哪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顺治皇帝有三位皇后,一废一疏一爱,最宠 爱的是董鄂妃。因董鄂妃不是出身于蒙古族,孝庄皇太后并不满意。董鄂妃生的皇子,顺治当作心肝,但没过几月就夭折了。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一直有出家的念头。不久,他就神秘地从宫中消失了,于是众说纷纭。世祖出家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是说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之死,悲恸万分,痛苦异常,最后竟看破红尘,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当了和尚。这一说法流传得十分广泛,后代还据此派生出康熙皇帝五台山认父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清世祖真的出家当和尚了?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他的几个皇后谈起。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基,只活了二十四岁,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共有三个皇后,十四个具有名位的嫔妃。当他十一岁时,摄政王多尔衮派亲王阿济格到蒙古为他选聘皇后。满蒙联姻是清初政坛上的一件大事,只有联姻北方才会安定,皇太极有封号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多尔衮为顺治选的新娘是孝庄太后哥哥吴克善的女儿,孝庄太后自然是十分赞成。顺治八年(1651),册立为皇后,举行大婚姻礼。然而顺治并不满意皇后,婚后两人关系不和,长期分居,并未生下一子半女。顺治十年,皇帝下令废后。当时多尔衮已死,皇帝也已长大,孝庄见两人难以和好,遂默许皇帝另择皇后。顺治十一年(1654),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被接进宫中,一个月后,姐姐被册封为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封淑惠妃。这个皇后十分淳朴,又没有什么特长,所以顺治对她横竖不顺眼,态度冷淡,皇后和淑惠妃都终身无子。这时,顺治看上了另一个女子,她就是董鄂氏。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十五岁那年应选秀女,因她聪明漂亮,知书达理,被顺治同父异母弟襄亲王看中,成为他的妃子。当时的贵族命妇要轮流到宫中侍候皇帝的后妃,这样董鄂妃就有机会接触到顺治,二人彼此萌生出感情。襄亲王知道后,大骂了董鄂妃一顿。此事被顺治听说,竟然打了襄亲王一记耳光。老婆跟别人私通,还要遭打,襄亲王受不下这口气,怨愤致死。顺治乘机将董鄂妃收到宫中,册立为贤妃。
孝庄太后在选择皇后问题上与顺治早有矛盾,她希望顺治在蒙古部落中挑选后妃,但现在董鄂妃的出现,使得蒙古的后妃均受冷落,孝庄的忌恨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孝庄发现了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后下令停止命妇入宫,但为时已晚。顺治十三年(1656)底,顺治正式册封董鄂妃为贵妃,并照册立皇后的仪式颁诏天下。次年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第二天顺治宣称皇子是“朕第一子”,弄得宫内宫外都猜测这位新生儿一定是将来的皇太子。孝庄太后忍无可忍,要设计构害董鄂妃。冬天来临,孝庄太后忽称身体不适,住到京郊南苑,谕旨后妃及百官视疾问安。谕令传到董鄂妃所在的承乾宫,她不得不冒着寒冬从京城赶到二十里外的南苑,向太后问安,并朝夕侍奉,很快形销骨立。更为想不到的是,三个多月后,皇四子夭折,董鄂妃一下子受到了打击,此后在忧伤中苦度三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悲痛万分,大办丧事,追封她为孝献皇后。半年后,顺治帝也从清宫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么,顺治帝到哪里去了?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对顺治帝的失踪有许多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为出家说;二为生天花而死说;三为出家不成生天花而死说。
出家说认为顺治帝在董鄂妃死后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看破红尘,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抛弃帝位,躲到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僧去了。这种说法在一些野史、文学作品中特别流行。他们认为清初著名文人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是为顺治帝五台山进香所作;康熙帝曾四次巡幸五台山,前三次是为了看望顺治,第四次去时顺治帝已逝世,康熙吟诗哀悼,诗中悲痛之情十分动人。顺治帝一向喜佛,宫中有木陈忞、玉林琇两位禅师天天与他谈佛。他曾对木陈忞说:“愿老和尚不要将我看成天子,而把我当作走到你庵中的一个弟子。”他还表示:“人的一辈子最放不下的是财宝和妻、子。我对财宝无所谓,妻、子也是像风云聚散,没什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还挂念着皇太后,就随老和尚出家去了。”顺治帝从宫中失踪的前几天,还叫最信任的太监吴良辅到悯忠寺削发做和尚。如此,在爱子宠 妃先后去世的情况下皈依空门,是相当有可能的。
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帝生天花而病死在宫中。清朝入关时,天花流行,疫病泛滥,人们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对付这种传染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日,京城沉浸在春节的欢庆气氛中,这天顺治帝前往悯忠寺观看他的亲信太监吴良辅削发出家仪式。下午回宫后,顺治帝觉得十分烦躁,伴有高烧,遂卧病在床 ,实际上已感染了天花病毒。宫女、太监们奉命撤去刚刚挂上的门神、对联、彩灯、彩带。正月初四日,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了天花病,并“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外界官民始知顺治帝得了天花。初六日,顺治帝感到自己活不长了,“患痘势将不起”,急命太监传谕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速到养心殿记录遗嘱。王熙等垂泪从命,在床 前草就遗诏第一段,见顺治已累得疲惫不堪,奏请皇帝暂歇,待他们拟就之后,再请皇帝御览。二人赶紧到乾清宫西朝房连夜起草遗诏,然后又赶到养心殿呈皇帝过目。顺治帝勉强挣扎着将遗诏修改了三遍,直到次日才定稿。初七日,病情更重。傍晚,下诏释刑狱。半夜里,“圣驾宾天”,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崩逝于养心殿。天花夺去了一位正值春秋鼎盛年的皇帝的性命。这种观点认为由于顺治帝年纪很轻,且得天花后发病极快,仅病五天就不治身亡,所以在民间出现了种种谣言和猜疑,甚至故意渲染他平时的好佛,把他说成到五台山“出家”了。
第三种看法实际上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折衷。即既承认顺治帝好佛,也承认顺治帝得了天花去世,但认为他没有出家。1657年,年仅二十岁的顺治结识了当时的一个高僧憨璞聪,原本就十分笃信佛教的他更加热衷佛事。此后,他又先后结识了木陈忞、玉林琇、茚溪森等高僧,与他们过从甚密,对佛教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频频召他们进宫讲经说法,而且亲执弟子之礼,还让玉林琇给他起了个法号“行痴”。董鄂妃死,他的感情受到了极大创伤,于是整天沉迷于佛法之中,除召见茚溪森等和尚外,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8次造访他们,时常作彻夜长谈,昏昏欲睡。后来他决意隐遁佛门,摆脱尘世中的烦恼,终于在顺治十七年(1660)的九月底,坚请茚溪森为自己举行净发仪式,准备到五台山当和尚。但这激起了整个朝廷的恐慌,孝庄皇太后为首的诸王贝勒们慌乱不堪,急忙设法阻止。
这时吴兴报恩寺的主持玉林琇接到朝廷诏书,说皇帝出外骑马受到惊吓,让他前来证道。他到了北京,听说自己的弟子茚溪森为皇帝进行了剃度,勃然大怒,在宫外某寺架起柴堆,下令捆缚茚溪森,打算当场用火烧死。顺治见状无奈,只得向玉林琇表示自己愿意重新留发,不再出家了。
痛失爱妃,想出家又不成,顺治整日郁郁寡欢,本来身体已十分虚弱的他再也支撑不住了。不久他又染上天花,在短短的几天中离开了人间。
这第三种说法,应该是综合了上面两种说法的,是否历史真实,尚有怀疑的余地。
顺治帝的死因,的确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基,只活了二十四岁,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共有三个皇后,十四个具有名位的嫔妃。当他十一岁时,摄政王多尔衮派亲王阿济格到蒙古为他选聘皇后。满蒙联姻是清初政坛上的一件大事,只有联姻北方才会安定,皇太极有封号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多尔衮为顺治选的新娘是孝庄太后哥哥吴克善的女儿,孝庄太后自然是十分赞成。顺治八年(1651),册立为皇后,举行大婚姻礼。然而顺治并不满意皇后,婚后两人关系不和,长期分居,并未生下一子半女。顺治十年,皇帝下令废后。当时多尔衮已死,皇帝也已长大,孝庄见两人难以和好,遂默许皇帝另择皇后。顺治十一年(1654),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被接进宫中,一个月后,姐姐被册封为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封淑惠妃。这个皇后十分淳朴,又没有什么特长,所以顺治对她横竖不顺眼,态度冷淡,皇后和淑惠妃都终身无子。这时,顺治看上了另一个女子,她就是董鄂氏。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十五岁那年应选秀女,因她聪明漂亮,知书达理,被顺治同父异母弟襄亲王看中,成为他的妃子。当时的贵族命妇要轮流到宫中侍候皇帝的后妃,这样董鄂妃就有机会接触到顺治,二人彼此萌生出感情。襄亲王知道后,大骂了董鄂妃一顿。此事被顺治听说,竟然打了襄亲王一记耳光。老婆跟别人私通,还要遭打,襄亲王受不下这口气,怨愤致死。顺治乘机将董鄂妃收到宫中,册立为贤妃。
孝庄太后在选择皇后问题上与顺治早有矛盾,她希望顺治在蒙古部落中挑选后妃,但现在董鄂妃的出现,使得蒙古的后妃均受冷落,孝庄的忌恨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孝庄发现了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后下令停止命妇入宫,但为时已晚。顺治十三年(1656)底,顺治正式册封董鄂妃为贵妃,并照册立皇后的仪式颁诏天下。次年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第二天顺治宣称皇子是“朕第一子”,弄得宫内宫外都猜测这位新生儿一定是将来的皇太子。孝庄太后忍无可忍,要设计构害董鄂妃。冬天来临,孝庄太后忽称身体不适,住到京郊南苑,谕旨后妃及百官视疾问安。谕令传到董鄂妃所在的承乾宫,她不得不冒着寒冬从京城赶到二十里外的南苑,向太后问安,并朝夕侍奉,很快形销骨立。更为想不到的是,三个多月后,皇四子夭折,董鄂妃一下子受到了打击,此后在忧伤中苦度三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悲痛万分,大办丧事,追封她为孝献皇后。半年后,顺治帝也从清宫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么,顺治帝到哪里去了?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对顺治帝的失踪有许多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为出家说;二为生天花而死说;三为出家不成生天花而死说。
出家说认为顺治帝在董鄂妃死后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看破红尘,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抛弃帝位,躲到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僧去了。这种说法在一些野史、文学作品中特别流行。他们认为清初著名文人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是为顺治帝五台山进香所作;康熙帝曾四次巡幸五台山,前三次是为了看望顺治,第四次去时顺治帝已逝世,康熙吟诗哀悼,诗中悲痛之情十分动人。顺治帝一向喜佛,宫中有木陈忞、玉林琇两位禅师天天与他谈佛。他曾对木陈忞说:“愿老和尚不要将我看成天子,而把我当作走到你庵中的一个弟子。”他还表示:“人的一辈子最放不下的是财宝和妻、子。我对财宝无所谓,妻、子也是像风云聚散,没什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还挂念着皇太后,就随老和尚出家去了。”顺治帝从宫中失踪的前几天,还叫最信任的太监吴良辅到悯忠寺削发做和尚。如此,在爱子宠 妃先后去世的情况下皈依空门,是相当有可能的。
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帝生天花而病死在宫中。清朝入关时,天花流行,疫病泛滥,人们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对付这种传染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日,京城沉浸在春节的欢庆气氛中,这天顺治帝前往悯忠寺观看他的亲信太监吴良辅削发出家仪式。下午回宫后,顺治帝觉得十分烦躁,伴有高烧,遂卧病在床 ,实际上已感染了天花病毒。宫女、太监们奉命撤去刚刚挂上的门神、对联、彩灯、彩带。正月初四日,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了天花病,并“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外界官民始知顺治帝得了天花。初六日,顺治帝感到自己活不长了,“患痘势将不起”,急命太监传谕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速到养心殿记录遗嘱。王熙等垂泪从命,在床 前草就遗诏第一段,见顺治已累得疲惫不堪,奏请皇帝暂歇,待他们拟就之后,再请皇帝御览。二人赶紧到乾清宫西朝房连夜起草遗诏,然后又赶到养心殿呈皇帝过目。顺治帝勉强挣扎着将遗诏修改了三遍,直到次日才定稿。初七日,病情更重。傍晚,下诏释刑狱。半夜里,“圣驾宾天”,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崩逝于养心殿。天花夺去了一位正值春秋鼎盛年的皇帝的性命。这种观点认为由于顺治帝年纪很轻,且得天花后发病极快,仅病五天就不治身亡,所以在民间出现了种种谣言和猜疑,甚至故意渲染他平时的好佛,把他说成到五台山“出家”了。
第三种看法实际上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折衷。即既承认顺治帝好佛,也承认顺治帝得了天花去世,但认为他没有出家。1657年,年仅二十岁的顺治结识了当时的一个高僧憨璞聪,原本就十分笃信佛教的他更加热衷佛事。此后,他又先后结识了木陈忞、玉林琇、茚溪森等高僧,与他们过从甚密,对佛教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频频召他们进宫讲经说法,而且亲执弟子之礼,还让玉林琇给他起了个法号“行痴”。董鄂妃死,他的感情受到了极大创伤,于是整天沉迷于佛法之中,除召见茚溪森等和尚外,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8次造访他们,时常作彻夜长谈,昏昏欲睡。后来他决意隐遁佛门,摆脱尘世中的烦恼,终于在顺治十七年(1660)的九月底,坚请茚溪森为自己举行净发仪式,准备到五台山当和尚。但这激起了整个朝廷的恐慌,孝庄皇太后为首的诸王贝勒们慌乱不堪,急忙设法阻止。
这时吴兴报恩寺的主持玉林琇接到朝廷诏书,说皇帝出外骑马受到惊吓,让他前来证道。他到了北京,听说自己的弟子茚溪森为皇帝进行了剃度,勃然大怒,在宫外某寺架起柴堆,下令捆缚茚溪森,打算当场用火烧死。顺治见状无奈,只得向玉林琇表示自己愿意重新留发,不再出家了。
痛失爱妃,想出家又不成,顺治整日郁郁寡欢,本来身体已十分虚弱的他再也支撑不住了。不久他又染上天花,在短短的几天中离开了人间。
这第三种说法,应该是综合了上面两种说法的,是否历史真实,尚有怀疑的余地。
顺治帝的死因,的确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