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和西夏是契丹和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这两个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任用汉族文人韩延等, 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文化。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辽极盛时的版图,北至色楞格河流域,南 至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西至阿尔泰山以西,东临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将北方如此辽阔的地 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是第一次。在辽代、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这对以后金、元 、清各朝都有深远的影响。金灭辽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来到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政权,史称西辽。西辽疆 域广阔,存在了80多年,它在开发我国新疆地区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辽宋夏金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 区建立的大理。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在西州回鹘统治下的高 昌地区,畜牧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也在发展,与辽、北宋的贸易往来频繁。黑汗王朝包括今新疆部分地区 和中亚广大地区,他们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西亚国家也承认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王朝。黑汗王朝与辽、宋 、高昌等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理以洱海为中心,管辖着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大理的畜牧业和农业、手 工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与宋朝关系友好。辽兴起于东北现在辽宁吉林一带,西夏兴起于西北现在宁夏一带;金兴起于东北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后来辽被金所灭,西夏和金则被后来的元朝所灭.
辽,大理,是在 五代战乱时建立。吐蕃南北朝时建立的,西夏是宋仁宗时建立的。辽鼎盛时有900万人口,80万军队。西夏有近300万人口,50万军队。吐蕃,大理大概有数十万人口,10余万军队。
辽朝
辽朝(907年-1125年)
勃兴于东北的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于907年建国,统一塞北辽阔地区,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耶律德光时,助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帝位,获得燕云十六州作为酬谢,势力又进入长城以内。在中原先进制度的影响下,辽朝逐渐向封建化过渡。适应境内不同民族和不同生产方式的状况,辽朝建立了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
辽朝时期,社会生产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既有草原牧业,也有耕地农业,狩猎和捕鱼仍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在内地先进技术的影响下,纺织、矿冶、陶瓷、建筑以及马具等手工业较为发达。辽朝拥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但文化深受汉族影响。
辽朝灭亡后,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称帝,建都虎思斡耳朵,是为西辽,1211年为乃蛮部屈出律所篡,国号仍为辽,1218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西夏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向西发展占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辽宋夏金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 区建立的大理。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在西州回鹘统治下的高 昌地区,畜牧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也在发展,与辽、北宋的贸易往来频繁。黑汗王朝包括今新疆部分地区 和中亚广大地区,他们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西亚国家也承认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王朝。黑汗王朝与辽、宋 、高昌等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理以洱海为中心,管辖着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大理的畜牧业和农业、手 工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与宋朝关系友好。辽兴起于东北现在辽宁吉林一带,西夏兴起于西北现在宁夏一带;金兴起于东北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后来辽被金所灭,西夏和金则被后来的元朝所灭.
辽,大理,是在 五代战乱时建立。吐蕃南北朝时建立的,西夏是宋仁宗时建立的。辽鼎盛时有900万人口,80万军队。西夏有近300万人口,50万军队。吐蕃,大理大概有数十万人口,10余万军队。
辽朝
辽朝(907年-1125年)
勃兴于东北的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于907年建国,统一塞北辽阔地区,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耶律德光时,助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帝位,获得燕云十六州作为酬谢,势力又进入长城以内。在中原先进制度的影响下,辽朝逐渐向封建化过渡。适应境内不同民族和不同生产方式的状况,辽朝建立了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
辽朝时期,社会生产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既有草原牧业,也有耕地农业,狩猎和捕鱼仍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在内地先进技术的影响下,纺织、矿冶、陶瓷、建筑以及马具等手工业较为发达。辽朝拥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但文化深受汉族影响。
辽朝灭亡后,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称帝,建都虎思斡耳朵,是为西辽,1211年为乃蛮部屈出律所篡,国号仍为辽,1218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西夏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向西发展占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展开全部
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两宋都没有完成中国大一统的任务,而是出现了辽、宋、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相比,虽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由于自身内部统一并建立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方面,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因而造成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所谓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封建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主要方式是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接触,包括和平的或是战争的。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而汉族多在中原,因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从此角度看,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封建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从而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所谓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封建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主要方式是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接触,包括和平的或是战争的。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而汉族多在中原,因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从此角度看,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封建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从而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OK!简单介绍吧!
在北宋时期,位于东北一带的辽逐渐强大起来;
然后,位于西北的西夏也强大起来……
形成了宋,辽,西夏的对立局面……
他们之间(宋与西夏,宋与辽)有过战争,但是因为力量都相差不大,所以谁也没有独揽大局,时战时和,签订条约,互来交往!以和为主!……
在北宋时期,位于东北一带的辽逐渐强大起来;
然后,位于西北的西夏也强大起来……
形成了宋,辽,西夏的对立局面……
他们之间(宋与西夏,宋与辽)有过战争,但是因为力量都相差不大,所以谁也没有独揽大局,时战时和,签订条约,互来交往!以和为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北宋....
后辽国强大..入侵中原..开始南宋....
在西夏强盛...对南宋发起战争...有一段时间的霸权...但没过多久就灭了
后辽国强大..入侵中原..开始南宋....
在西夏强盛...对南宋发起战争...有一段时间的霸权...但没过多久就灭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宋和辽有战争和西夏也有战争!但是西夏当时依附于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