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
展开全部
一、 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 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 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 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六、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3、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 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 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 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六、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3、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2018-01-20
展开全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并不是形式上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这是表面上的合作,是假合作。
2.小组合作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听课中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继续讨论,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3.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有些教师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作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
5.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掩盖学习的缺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出冷淡、麻木,直至是自我放弃。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个性特长,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角色可以互换。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
2.群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相协作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经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在协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
3.把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人人都能有机会进行交流,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作为教师应该大胆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下会学、乐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合作学习时,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地去读书、感悟、理解、争论和发现;合作学习之后,要及时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真正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并不是形式上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这是表面上的合作,是假合作。
2.小组合作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听课中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继续讨论,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3.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有些教师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作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
5.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掩盖学习的缺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出冷淡、麻木,直至是自我放弃。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个性特长,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角色可以互换。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
2.群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相协作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经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在协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
3.把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人人都能有机会进行交流,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作为教师应该大胆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下会学、乐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合作学习时,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地去读书、感悟、理解、争论和发现;合作学习之后,要及时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真正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文化内容: 组名、组训或口号、组徽、组规、组歌等 管理机构: 设有行政组长、学科组长等(人人有事做)。 ①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科代表各一名。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互换一些角色, 给每个组员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②组内编排座位时,要合理派对 如要有效地落实做好,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是成系统的。具体你也可以参考苏派教育课改中心,听说目前已经有90几所联盟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