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首诗歌,简写内容,推荐理由

 我来答
sq2579283
2012-11-26 · TA获得超过4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4万
展开全部
推荐古诗词可以吗?
古文虽然言语没有白话文的通俗,但是古文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那些诗人大家写的古文特别有韵味,在字里行间有暗藏着作者的心情,让你在读古文的时候,和他们有一样感受。文言文就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瑰宝!
凉州词

王之涣
诗词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词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百度网友93c79bb33ca
2012-11-26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4万
展开全部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扮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

关于青春的,不觉得写得很好吗?我很喜欢席慕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吃货陈瞎说
2012-12-01 · TA获得超过23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9万
展开全部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内容:在去往异国的途中藉着放纸船来寄托对母亲的想念和爱。
推荐理由:一个人的风格和品质会体现在作品里,虽写别离,但基调还是爱和温暖。
=============================================
喜欢文字的就是朋友!诗文吧欢迎你的加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