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
古人们为了认识星象、研究天体,很早便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中国称之为星官,西方唤之为星座。中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记录见诸于《史记·天官书》中。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
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认识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
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星象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懂得从观察天象来计算每天的潮汐涨退和日出时间。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不少迷信的成分,常常对当时无法解释成因的天文现象穿凿附会,比如说将日食和月食等现象视为天象示警,认为这些现象是将有大灾难降临的预兆,必须举行祭祀仪式才能平息上苍的怒火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伺候历书众多。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星占术曾超过它独有的作用。正是因为星占术的需要,古代许多星占家大量观测记录天空现象,编写星象著作,其中包括许多天文知识。所以中国古代不少天文著作都同星占术结合在一起。
《石氏星经》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著作,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魏国石申所著。书的原名叫《天文》,内容涉及太阳、月亮、行星、交食、恒星、古代天文名词、宇宙概念等多方面,尤其是恒星部分价值更高。①
《五星占》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份帛书,专讲五大行星运动和一些天文知识,共有九部分,八千字。书大约写于汉文帝前元年间(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64年),书中对五大行星运动有详细的描述,成为后代历法中“步五星”工作的先驱。书中对金星、土星的会合周期定得比较准确,对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七十年间木、土、金三星的动态有逐年的记载
汉代还有两本重要的天文著作应该提到,这就是《天官书》和《周髀算经》。《天官书》是《史记》中的一篇,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著,可算是当时有关天文知识的总结。
所以古人认识天象,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途径:一是实际观察和记录;二是经验积累和对比分析。
在几千年前,中国人们已经学会从观察天象,以计算每日的潮汐和日出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含有大量的迷信成分,往往穿凿附,例如,是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的原因日食和月食等现象的天文馆警告说,这些现象将是一个大灾难的预兆必须举行一个仪式,以平息神的愤怒
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它包括不仅年,月,日,小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打破日晷的影子,滴漏,明星来来去去,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日历的本质是今天的年历。据传说,现在保存的最古老的经典之作“夏小黄历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服务多年历。
有超过其独特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天文学,占星术。也正因为占星术的需要,古代,许多星占家了大量的意见记录下来,写了占星术的著作,包括一些天文知识的天空现象。因此,许多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占星术的著作。
世星现在看到的第一个占星术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沉卫师写的著作中。这本书的原始的名字是“天文数字”,涵盖了太阳,月亮,行星,打破明星,古代天文长期的,多方面的宇宙概念,尤其是恒星部分价值较高的。 ①
“占星术”是一个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更具体的五大行星的运动和一些天文知识,分为九个部分,八千字。这本书是写的关于前的第一年的皇帝文汉(179 BC到164 BC),一个详细说明的书5行星运动,成为一个先驱的后代日历“步骤五星级工作。书,金星,土星的会合周期设置更准确,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46年),汉武帝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七十年的木,土,金三星的动态一年一年记录
汉,有两个重要的天文著作应该提到的是,这是天官书“,”周髀算经“。天官书是“史记”,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的“前145或135 - ?)前进,可以被视为天文知识的总结的时候。
BR />古人的理解天文馆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的观察和记录,积累的经验和比较分析。
书有《甘石星经》、《通志天文略》、《淮南子一书卷三"天文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