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总粗心做错题怎么办
家长们一定有发现,孩子平时做题做错了,当问及他们原因时,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题目是孩子会做的,仅仅因为粗心而做错了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考试时这六个习惯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1、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2、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3、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有需要可以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4、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那就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彻底理清楚。
5、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6、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细心的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将彻底离开孩子。
说到底,粗心只是一种坏习惯,可是任由这个坏习惯发展下去,是很容易让孩子忽视很多事情的本质,一味轻易地原谅自己,一旦出现重大的错误而无法弥补,后悔也来不及。粗心的毛病,得及时根治!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1 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孩子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2 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小编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3 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推荐使用积微错题本软件,它融合了牛柳错题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