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称呼女子各个年龄段?
展开全部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2019-09-06
展开全部
垂髫:指女孩7岁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杜牧的诗里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
及笄:特指女子15岁。“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表示结发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出嫁的年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30岁。句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
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杜牧的诗里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
及笄:特指女子15岁。“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表示结发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出嫁的年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30岁。句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女子: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代对女子年龄段的称谓,你都掌握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