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普通话,帝王上朝时怎么和讲各地方言的大臣议政?
古代朝廷为了解决语言不统一的问题想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统一上朝语言、带一个翻译和用文字交流等方法。古代的时候有的朝代其实是少数民族,因此,在交流的时候非常的艰难,但是这种情况又不得不解决,所以朝廷会想很多办法来解决这种情况。第一种办法就是带一个翻译在身边,靠翻译来互相交流。古代的时候,像西藏、内蒙古等地区语言实在是晦涩难懂,所以朝廷会有专门的人学习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的语言,同样的,西藏和新疆等地也会有人专门学习汉语,在上朝的时候,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就会带着这些翻译,使者和官员们说一句,翻译就立刻翻译一句,这种方法虽然会导致交流变慢,但是能最大程度将两种语言准确地翻译出来,将二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直接地表达出去。第二个方法就是由朝廷统一语言,也就是“官话”。但是由于官话的“非强制性”,因此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学,所以只有那些需要上朝的人才会主动去学习“官话”,一般来说,所有在朝为官的官员都要学习“官话”,这样才能保证在朝中交流的时候能够顺畅的沟通,让上朝开会的效率更高一些。
后来,科举制度的出现,让文字得到了统一,同时也让语言得到了统一。由于科举考试是统一进行的,因此人们要学习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众多学子们从学习知识开始,看的书就是同样的文字,同时,他们还要用同样的文字来写,所以能很大程度地让文字和语言得到统一。现如今,我们所说的“普通话”、在古代的时候也就是“官话”,是人们在交流沟通中发现了一些困难,为了让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于是便产生了这种统一的文字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