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展开全部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②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③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④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⑤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②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③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④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⑤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耳炎的症状
1、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2、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如何预防中耳炎
1、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等过量运动。
2、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3、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到吵闹的地方而影响中耳炎的恢复。
4、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6、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7、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8、经手术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1、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2、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如何预防中耳炎
1、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等过量运动。
2、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3、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到吵闹的地方而影响中耳炎的恢复。
4、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6、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7、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8、经手术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耳朵发炎常见的疾病是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的清洁以及防御功能下降或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通过咽鼓管而导致的中耳腔感染,从而引发中耳炎症病变。病原菌一般情况下是溶血性链球菌,患者会出现突发听力下降,自感音增强,耳部疼痛,耳内闭塞感,耳鸣。此外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耳内流水,但持续时间比较短,检查时可发现鼓膜松弛部以及紧张部周边有放射性的血管纹,紧张部以及全鼓膜塌陷,表现为光锥缩短或者消失。在治疗上患者需要对症抗炎治疗,口服消炎药可以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片。如果患者耳部疼痛比较明显,还可以使用诺氟沙星滴耳液进行局部外用,大约一周就可以逐渐痊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症状不一样,感冒以后的渗出性中耳炎主要表现耳朵发闷、发堵,急性期刚开始有耳朵痛,急性炎症后,耳痛不太明显,这时候鼓膜完整,有耳闷不适感和听力下降。假如中耳化脓,把鼓膜切开或者破开以后,脓流出来,这时候叫耳漏,即耳朵有流脓、流血的情况。当然血不多,刚开始破可能有点脓血,等引流以后,慢慢就会残留鼓膜穿孔。患者可感觉到不疼,耳闷感也好了,因为鼓膜穿孔后,中耳的东西都流出来了,但是会有听力下降,这时候捏鼻子鼓鼓气,会觉得耳朵漏气。主要症状一个是穿孔之前耳朵痛,穿孔之后耳朵流脓,穿孔前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在中耳炎之前,有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病史的情况。等急性期过了以后,会遗留鼓膜穿孔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