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研究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 形成青藏高原地质理论新认识
建立了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图8-1、图8-2),重塑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 , 为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全球碰撞造山带的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研究方面,厘定了青藏高原多条高压 / 超高压变质带和蛇绿岩带,发现新特提斯蛇绿岩深地幔成因的证据,建立和完善了青藏高原的特提斯地体构架和早古生代以来变形构造体制,建立古生代以来碰撞造山形成的主要大型剪切带时限及运动学体系,阐明亚洲 / 印度碰撞前、后所经历的多次“俯冲增生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以及最后形成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的高原”的过程。
图8-1 陆缘增生成矿示意图
2. 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
厘定了胶北地区重要孔兹岩系的原岩形成时代、源区物质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变质作用类型及成因机制,进一步厘定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界地层的时序和属性,为区域地质找矿提供基础地质理论。
寒武系江山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获国际地科联批准。发现与恐龙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龙化石,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的中华侏罗兽化石,将以前白垩纪记录提前了 3500 万年;发现八臂仙母虫是类似现代海洋中的栉水母动物远古祖先的证据,重塑了动物系统树。编制了 1:500 万亚洲地质图。
图8-2 大陆碰撞成矿示意图
2024-09-0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