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在交响曲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

 我来答
漫阅科技
2020-01-01 · 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
漫阅科技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重要领域,而贝多芬创作的成熟作品是以《第三交响曲“英雄”》为标志的。1803年,他写了这部交响曲,定名为“波拿巴交响曲”,在封面上写了“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赞扬”。他把拿破仑看作革命的象征,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革命的全部热情。乐曲完成后,1804年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怒,认为拿破仑玷污了神圣的事业,背叛了人民。他说:“原来,他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要践踏人类的一切权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他要高踞于一切人之主上而变成一个暴君了!”于是,他把交响曲的标题改为“英雄”。这首作品抒发了贝多芬对共和理想以及人民群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热情颂扬。作品情感的深度、主题材料的新颖、和声的大胆等等都是他早期作品所不能比拟的。第一乐章的结构是一个扩充了的奏鸣曲式,其中的主题已不再是海顿交响乐或莫扎特五重奏意义上的主题,而是一些可以加以发展、展开的乐思。它们也不再是一首旋律,而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主题群体。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中提琴组合的旋律和节奏动机,贝多芬由此建构了呈示部,第二主题也是纯器乐性的乐思。展开部有巨大的扩展,而有趣的是,音乐在展开部结束,未到再现部乐队全奏属七和弦之前,圆号在小提琴和弦的背景上提早吹奏主题材料,这个做法曾引起当时和后来许多人的疑惑和猜测,但这实际是已经具有大师风范的贝多芬明确写在乐谱上的。第二乐章写成葬礼进行曲,也是一个创造。贝多芬采用这样的形式写作,是有其时代的原因的。因为在法国革命期间,经常有各种大型的群众活动,如节日的庆典。集会、狂欢,也有为烈士举行的葬礼。贝多芬用缓慢的葬礼进行曲作第二乐章,并吸收了法国歌颂理想与英雄的赞美诗、合唱等素材,从另一角度歌颂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和哀悼的情感,很合乎逻辑。乐曲深沉哀痛的感情在c小调上呈示,而中间段用了同名大调,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乐章的音调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用变奏曲写成的一个巨大的终曲,它采用了贝多芬所钟爱的、早年创作的舞剧《普罗米修士》中的一个机智、勇敢和果断的旋律作为主题,以热烈、沸腾的情绪,弘扬了人道主义的崇高理想。

《第五交响曲》(后人称“命运”)写于1806~1808年间。是贝多芬“通过斗争达到胜利”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的表露和体现。乐曲深刻地表现了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反动的专制暴政、反民主反自由思想的顽强斗争和悲壮激昂的战斗情绪,讴歌了人民群众气势磅礴的力量和刚毅豪迈的英雄主义精神气概。《第六交响曲“田园”》是18、19世纪众多反映自然题材的作品中的一部。它反映了贝多芬与启蒙运动“回归自然的思想的联系,情趣盎然,诗意浓郁,体现了贝多芬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贝多芬晚年曾深情地说:“在自然界里,没有嫉妒,没有竞争,也没有不诚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