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主要含水层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区内分布松散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古老岩系裂隙含水岩组。开采煤层时直接充水含水层有:太原组L7-8灰岩、L5-6灰岩、L1-3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矿井防治水的主要研究对象。

1.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

包括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在本区西部,中部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洼地及河床河漫滩阶地。由于采煤影响范围所限,该层对开采威胁不大,顶板砂岩水较小,并可以直接疏干。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1)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平均厚60余m,系砂、泥岩互层,其中砂岩约占1/3,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砂岩层有两层,一层是田家沟砂岩,平均厚8m左右,为中粗粒砂岩,裂隙节理比较发育。另一层是四煤组底砂岩,平均厚6.5m左右,为中粗粒石英砂岩,有节理裂隙发育。属于弱裂隙承压含水层。

(2)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平均厚94m,系砂、泥岩互层,夹薄煤层,其中砂锅窑砂岩发育较稳定,厚1.0~27m,平均6.5m,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裂隙比较发育。系微弱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下距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大于70m,其间有泥质岩类相阻隔,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

(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厚27~156m,平均75m,由砂岩、泥岩与煤层组成,其中香炭砂岩和大占砂岩发育稳定,厚约23.5m。香炭砂岩为二3煤顶板,厚8.5m左右,为中粗粒砂岩;大占砂岩为二1煤顶板,厚11m左右,为中粒砂岩。这两层砂岩皆为开采二1煤的直接充水岩层,节理裂隙、滑动构造破碎带较为发育,对矿井充水强度稍大。

3.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该类含水岩组包括太原群上、下段灰岩,奥陶系灰岩及寒武系上、中统白云质灰岩,分布广泛,含水充沛,是本区主要的含水岩体,对于矿井充水和矿区供水皆有重要意义。

(1)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段厚约22m,由灰岩、泥岩夹煤组成,含灰岩3~5层,以L7和L8灰岩最为稳定,有时合并为一层,称为L7-8灰岩含水层。厚2.15~32.3m,一般8~10m,在本区自西向东有增厚的趋势,上距二1煤12~16m。根据钻孔揭露,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尤其断层带附近漏水钻孔占全部揭露该层钻孔数的9.4%(米村)到29.6%(超化),钻孔曾遇到约1m高的溶洞,钻孔单位涌水量0.0067~2.95L/s·m,渗透系数21~28.83m/d,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0.24~0.74g/L,该含水层属于中至强含水层,系承压含水层。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段厚约33m,由灰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其中L3灰岩厚5m,上距二1煤46m左右,该层灰岩富水中等偏弱。L1-3灰岩厚16m左右,上距二1煤66~68m,富水性强,根据钻探资料,该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钻孔漏水现象普遍。新郑矿区有39%的钻孔遇溶洞,其中最大溶洞高2.4~3.5m,钻孔单位涌水量0.012~3.73L/s·m,渗透系数0.09~30.21m/d,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0.24~0.37g/L,属于强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一1煤顶板直接充水岩层,其间除上段灰岩外还有稳定的泥质岩类,是二1煤间接充水岩层,该层灰岩下距奥陶系顶面一般6~10m,局部发生水力联系。

(3)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组平均厚70米左右,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16~3.62L/s·m,渗透系数0.0014~10.73m/d,该区所出露的泉群,如超化泉群等,其流量最大达3720~7378m3/h,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0.25~0.60g/L。该层属于强含水层。

本组灰岩顶面上距一1煤底10m左右,为其直接充水岩层,限制了一1煤的开采,上距二1煤底90~94m,为其间接充水岩层,一般不直接危害矿井生产,但通过构造部位或其他导水通道,补给上部各灰岩含水层,成为矿井的间接水源,该含水层与下伏寒武系灰岩为连续沉积,其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可视为同一个含水岩体,是本区矿井水害防治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区内的主要供水水源。

(4)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包括上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及中统的张夏组,下统辛集组上部等。厚度达323~690m,系一套白云质灰岩,鉴于岩体规模巨大,出露广泛,在双洎河上游河谷有25×4×3.6m3的大型溶洞,一般的区有蜂窝状的溶孔及溶隙发育,根据勘探资料,曾遇到2.2m高的溶洞,其他地区常溶孔、溶隙发育,该含水层在空间上水力联系稍差,富水性极不均一,其富水部位多与构造破碎带有关,但是该含水层规模巨大,所储存的地下水仍十分可观,与上覆奥陶系灰岩连为一体。

4.古老岩系裂隙含水岩组

该岩体广泛出露于本区西北、西南部,包括古元古界变质岩和新元古界石英岩,其浅部节理、裂隙发育,发育深度为30~50m,其富水特征受降水因素的影响,在露头部位可见一些下降泉水出露,流量小于2L/s。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