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数十万军队会败给不过万余人的英军这究竟是为什么?
英军用的是来复枪,而清军用的是明朝时期的火铳,而且还吸食鸦片,几十万人中八旗军都基本不会打仗,更别说绿营了,英军还有100多门火炮的战列舰,分分钟解决沿海炮台。
还有一点就是,清军战术使用的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肉搏为主,火器为辅,无法与英军精良的线列阵队抗衡
总而言之,是清军战斗力太差,武器装备不精以及糟糕的战术导致与列强战斗中溃败。
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曾大量抽调内地士兵前往沿海负责剿灭“英夷”,可是抽调需要大量时间,尤其是从云贵川抽调兵士。有学者做过研究,内地被抽调的士兵只能依靠两条腿走路前往沿海,路途遥远,有些士兵直至沿海战事结束才赶到前线。
可见,清朝拥有的80万军队只是个具体的书目,在实际战争中,被动防守的清军在兵员数量上往往不占优势。
至于清朝能不能举国坚持抵抗,这一点也是最让人无奈的。从当时整个中国的情况看,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英国人是来侵略的,因此也不会倾尽举国力量抵抗,更何况当时中国民族意识并未觉醒,道光皇帝也决心早日停止战争,沿海军费实在浩大。
茅海建先生研究鸦片战争原始史料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清朝人将鸦片战争的文书档案归入剿捕档,统治者还以为英国人同以往的蛮夷和叛乱没什么区别!
士大夫们只读四书五经,醉心功名,甚至沿海跟谁打起仗来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唯唯诺诺的民众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老百姓哪会去管皇帝跟谁发生战争,“君不惜民,民则不知有国”,这也不怪沿海百姓拿着淡水、蔬菜同英军交易!
从此中失败来看,双脚跨入近代思想却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清朝统治者给我们的教训是,借用一句话,弱小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无知和傲慢才是。比起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君臣上下战后仍处于昏聩无知之中才是最大的失败,战败却不反思,让我们这个民族在近代化进程中整整浪费了20年的改革良机。

2025-01-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