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诗的技巧
写诗,离不开技巧。诗的技巧是诗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并不在于眩耀技巧的本身,而在于能更好的表达诗中的意像与意旨,所以恰当地运用技巧对于做好诗是很有帮助的。评论一个诗的技巧的好坏,不应评论诗中运用了什么,或是没有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应在技巧在诗中运用的恰当与合理性上分析。因此,从古到今,做诗的技巧虽然在不断地丰富着,但是,最古老的一些做诗的技巧仍具有很强的活力,它们与新的技巧相结合,使诗的整体更趋于完美,共同地支持着作者表达诗的意旨与形像,支持着读者对于一篇诗的理解与共鸣。
赋
做诗的技巧很多,最古老的也最常用的当属“赋”了。古代将“赋、比、兴”做为写诗的三个技巧,赋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直述出来。但是,赋 平不是平淡地表白事物,如果是这样,那也并不能成为做诗的技巧了, 赋在于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而鲜明地表现出来。像长河落日圆 的“圆”字。 落日当然是圆的,这里用”圆”来描述落日,就是直述它的特征,这就是赋。这里用 圆 字表明落日的形像,像落日的形像非常的鲜明贴切,与前面的长河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使意像空阔,雄壮,还带有那种岁月的苍凉的感觉。与此类似的有 大漠孤烟直 句中的“直”字。这里的 直 也运用了赋的手法。在空旷的大漠上,一道孤烟直上青天,竖着的孤烟是线,空旷的大漠是面,它们在诗人的眼中交织成了一幅无比空远恒古的三维意境,而这又体现出了历史的沉重感,一个“直”字使短短五个字的一句话的意境饱满如此,大约也只有赋才能做到了。准确地运用“赋”,可以直接体现事物的鲜明形像,使诗具有凝重的雕刻一样的效果。
比
指的是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还有引喻,转喻,讽喻等。
比喻是写诗的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为什么用比喻?那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的是把不便直说的事或物做类比,使读者自明,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句,将剥削者比做大老鼠,来说明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永不休止地对人民进行剥削的本质。有的是把不易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表达清楚的事物,取其特征形像,用类似的事物地说明,像“天似穹庐”句,将天比做穹庐。形像地简练的说明了大草原上天高云淡,笼罩四野的境像。有的则纯是取其感觉的意像,以求让读者从神似中与作者共鸣,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啼露香兰笑”句,就是从听到音乐的清脆超越感觉入手,取其感觉的相似而极力描写,其人们从简单的描写到形像的感受。运用比喻,可以使诗具有灵动性,增加诗的美感与外延,也可以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像具有鲜明的形像性,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
兴
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兴,具有一定的格式,就是 言他 与 所咏 在上下句中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自然的引出感觉的,从表像的引出内在的,诗人通过对那些自然的表像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引出对所咏事物的表达。在<<诗经>>中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就是用了比兴的手法。
兴的手法,能起到一定的比的作用,而且通过对自然与表像事物的描写,使所咏之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就是所咏之情感觉很自然,很真实。后来,兴的手法经过了一些改变,使之成为先言他,而后联想到所咏之物。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就是由一柱一弦引起了对于年龄的思考。
借代
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生动,形像鲜明,有时还带有某种诙谐的味道。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夸张是写诗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一切浪漫主义的诗都离不开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使其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像“白发三千丈”句,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又像“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句,作者有意将焦点的事物远远地放在无尽的长江中,使其显得 帆小江长,碧空无际,这是另外的一种夸张手法,它不限于将某一物有意的夸张,而是将景物的对比极力的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角>效果。
夸张的手法虽是写诗的重要手法,也会起到突出的、强烈的、鲜明的效果,但是应该本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与心理的确切感受。如果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就过份地夸张,不仅不会起到所想的效果,反而会使读者觉得“假”,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就是用结构、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古诗中,大量地运用了对偶的形式。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像“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是如此。对偶的两种类型,一是 相对,二是 相似。不同的类型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相似的对偶会给人一种相互和谐的感觉,不仅产生一种和谐的美,而且使所咏之物在时空的交*中开阔了眼角。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句,这两句相似的诗,仿佛两个人在林间散步,和谐而优美。相对的句子则会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使人在强烈的反差中印象深刻。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豪门的酒肉飘香与难民在路边冻死形成了强列的反差效果。
拟
把物赋于人性来描写叫拟人,把人赋于物性去描写叫拟物。拟人是一种特殊的比,在于赋于感情化。它可以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 字,“好雨知时节”的 知 字。拟人的目的并不是要简单地将物比成人,更重要的是借特舒发作者的感情。像上文中的“闹”字,表达的不仅是红杏的繁茂,还表达了作者去看到红杏时的喜悦心情与丰富的联想。
问
问有设问,反问,提问。设问放在一段话的开始,先提出问题,接着 自己根据所提问题 把看法说出。问题的引入,在于带动全篇。像“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像“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句,反问句,使语气冷峻,强化了作者写诗的意旨。
联想:写诗联不开联想,抛开了联想的诗仿佛是公式,会枯燥无味。联想是一切诗的来源,也是使诗文得以写下去的基础。联想,就是看到了某物,某事,某人,根据他们的面貌特征与规律,想到所咏之物。 想“白日依同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就是从观落日与观黄河而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学性。联想涵概的内容很多,所用的范围很广,像一切的比喻,拟人,兴,夸张,借代 都含有联想的成份。
暗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文学与诗歌中,暗示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与之相关的衬托,像征等手法都含有暗示的成份,但是奇怪的是做为文学技巧的研究鲜有将暗示列为写作技巧之一,但是暗示却是如此地常用,我们说的寓情于景,就是一种暗示方法,从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写出来。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句,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暗示作者的清傲。善于运用暗示的手法,可以使诗意在言外,其味无穷。而有的时候,通过一些形像鲜明但是却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事特描写,暗示的效果会有另一种境界,会产生某种神秘的感觉。暗示中含有联想的成份,但是又不完全属于联想,它是一种运用作者主观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产生一种有方向的联想心理。
词性活用
在中国古诗的诗词中,由于固定的格式所限,使诗的语言必需经过提纯与磨炼,有时间为了达到格式的要求,就不得不将一些词实破其本来词性活用。词的活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最有名的句子当属“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了。本来,词的活用是为了适应诗的节奏与格式,但是,做为一种写诗的技巧,它并不仅是为了补救,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当的词性活用,会抓住事物的关键,实事所写之事物的特征,使基产生鲜明,饱满的效果。
怎样写好诗
要想写好诗,一定要读诗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否则就不要写,否则就不断的改。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我们的生命不发光就写不出好诗,生的感悟是诗的结晶。诗要有意境,一首诗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根葱。诗人最好是个思想者是个哲学家,哲学家和思想者最好是个诗人。写小我写大我写众生写苍生。没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诗绝不等于浪漫,诗绝不等于美。
很多问题出在原本一句话就可表达出一首诗要表达的东西。一首诗的全部语言并未用来表达同一个内含,他们是四处散落的,玩弄语言的花样对于一首诗是致命的伤害,多数语言的花边与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很简单的东西,让原本简单的东西因那些文字而显得繁杂。语言不应成为阅读的障碍,不应让读者首先去穿过语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后面发生的事物,不要让读者看到你的语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心田,通过你的文字,让他们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气。不能让读者去猜疑你的文字,文字是不该被猜疑的,就是复杂的语句也应该是人类心意中存在的,否则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组织不能让人的意识产生昏迷或者沉睡,我相信阅读是让人神志清醒的,不能让人读了迷迷糊糊,这样的文字不是天书,天书的内含是相当伟大的,天书是让人的意识让人生命清醒的读本。声韵不能影响语境,声韵与语境应该统一。
文字什么都可写,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叫诗歌,诗歌是一种高级精神,他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够掌握的,要想写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要想写出伟大的诗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质与光辉的精神。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当诗人,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诗人是高级文明的代表之一,诗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一,但诗歌绝对是伟大的,能称为诗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在世上并不多。
写诗,离不开技巧。诗的技巧是诗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并不在于眩耀技巧的本身,而在于能更好的表达诗中的意像与意旨,所以恰当地运用技巧对于做好诗是很有帮助的。评论一个诗的技巧的好坏,不应评论诗中运用了什么,或是没有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应在技巧在诗中运用的恰当与合理性上分析。因此,从古到今,做诗的技巧虽然在不断地丰富着,但是,最古老的一些做诗的技巧仍具有很强的活力,它们与新的技巧相结合,使诗的整体更趋于完美,共同地支持着作者表达诗的意旨与形像,支持着读者对于一篇诗的理解与共鸣。
赋
做诗的技巧很多,最古老的也最常用的当属“赋”了。古代将“赋、比、兴”做为写诗的三个技巧,赋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直述出来。但是,赋 平不是平淡地表白事物,如果是这样,那也并不能成为做诗的技巧了, 赋在于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而鲜明地表现出来。像长河落日圆 的“圆”字。 落日当然是圆的,这里用”圆”来描述落日,就是直述它的特征,这就是赋。这里用 圆 字表明落日的形像,像落日的形像非常的鲜明贴切,与前面的长河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使意像空阔,雄壮,还带有那种岁月的苍凉的感觉。与此类似的有 大漠孤烟直 句中的“直”字。这里的 直 也运用了赋的手法。在空旷的大漠上,一道孤烟直上青天,竖着的孤烟是线,空旷的大漠是面,它们在诗人的眼中交织成了一幅无比空远恒古的三维意境,而这又体现出了历史的沉重感,一个“直”字使短短五个字的一句话的意境饱满如此,大约也只有赋才能做到了。准确地运用“赋”,可以直接体现事物的鲜明形像,使诗具有凝重的雕刻一样的效果。
比
指的是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还有引喻,转喻,讽喻等。
比喻是写诗的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为什么用比喻?那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的是把不便直说的事或物做类比,使读者自明,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句,将剥削者比做大老鼠,来说明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永不休止地对人民进行剥削的本质。有的是把不易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表达清楚的事物,取其特征形像,用类似的事物地说明,像“天似穹庐”句,将天比做穹庐。形像地简练的说明了大草原上天高云淡,笼罩四野的境像。有的则纯是取其感觉的意像,以求让读者从神似中与作者共鸣,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啼露香兰笑”句,就是从听到音乐的清脆超越感觉入手,取其感觉的相似而极力描写,其人们从简单的描写到形像的感受。运用比喻,可以使诗具有灵动性,增加诗的美感与外延,也可以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像具有鲜明的形像性,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
兴
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兴,具有一定的格式,就是 言他 与 所咏 在上下句中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自然的引出感觉的,从表像的引出内在的,诗人通过对那些自然的表像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引出对所咏事物的表达。在<<诗经>>中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就是用了比兴的手法。
兴的手法,能起到一定的比的作用,而且通过对自然与表像事物的描写,使所咏之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就是所咏之情感觉很自然,很真实。后来,兴的手法经过了一些改变,使之成为先言他,而后联想到所咏之物。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就是由一柱一弦引起了对于年龄的思考。
借代
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生动,形像鲜明,有时还带有某种诙谐的味道。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夸张是写诗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一切浪漫主义的诗都离不开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使其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像“白发三千丈”句,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又像“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句,作者有意将焦点的事物远远地放在无尽的长江中,使其显得 帆小江长,碧空无际,这是另外的一种夸张手法,它不限于将某一物有意的夸张,而是将景物的对比极力的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角>效果。
夸张的手法虽是写诗的重要手法,也会起到突出的、强烈的、鲜明的效果,但是应该本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与心理的确切感受。如果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就过份地夸张,不仅不会起到所想的效果,反而会使读者觉得“假”,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就是用结构、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古诗中,大量地运用了对偶的形式。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像“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是如此。对偶的两种类型,一是 相对,二是 相似。不同的类型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相似的对偶会给人一种相互和谐的感觉,不仅产生一种和谐的美,而且使所咏之物在时空的交*中开阔了眼角。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句,这两句相似的诗,仿佛两个人在林间散步,和谐而优美。相对的句子则会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使人在强烈的反差中印象深刻。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豪门的酒肉飘香与难民在路边冻死形成了强列的反差效果。
拟
把物赋于人性来描写叫拟人,把人赋于物性去描写叫拟物。拟人是一种特殊的比,在于赋于感情化。它可以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 字,“好雨知时节”的 知 字。拟人的目的并不是要简单地将物比成人,更重要的是借特舒发作者的感情。像上文中的“闹”字,表达的不仅是红杏的繁茂,还表达了作者去看到红杏时的喜悦心情与丰富的联想。
问
问有设问,反问,提问。设问放在一段话的开始,先提出问题,接着 自己根据所提问题 把看法说出。问题的引入,在于带动全篇。像“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像“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句,反问句,使语气冷峻,强化了作者写诗的意旨。
联想:写诗联不开联想,抛开了联想的诗仿佛是公式,会枯燥无味。联想是一切诗的来源,也是使诗文得以写下去的基础。联想,就是看到了某物,某事,某人,根据他们的面貌特征与规律,想到所咏之物。 想“白日依同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就是从观落日与观黄河而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学性。联想涵概的内容很多,所用的范围很广,像一切的比喻,拟人,兴,夸张,借代 都含有联想的成份。
暗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文学与诗歌中,暗示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与之相关的衬托,像征等手法都含有暗示的成份,但是奇怪的是做为文学技巧的研究鲜有将暗示列为写作技巧之一,但是暗示却是如此地常用,我们说的寓情于景,就是一种暗示方法,从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写出来。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句,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暗示作者的清傲。善于运用暗示的手法,可以使诗意在言外,其味无穷。而有的时候,通过一些形像鲜明但是却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事特描写,暗示的效果会有另一种境界,会产生某种神秘的感觉。暗示中含有联想的成份,但是又不完全属于联想,它是一种运用作者主观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产生一种有方向的联想心理。
词性活用
在中国古诗的诗词中,由于固定的格式所限,使诗的语言必需经过提纯与磨炼,有时间为了达到格式的要求,就不得不将一些词实破其本来词性活用。词的活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最有名的句子当属“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了。本来,词的活用是为了适应诗的节奏与格式,但是,做为一种写诗的技巧,它并不仅是为了补救,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当的词性活用,会抓住事物的关键,实事所写之事物的特征,使基产生鲜明,饱满的效果。
怎样写好诗
要想写好诗,一定要读诗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否则就不要写,否则就不断的改。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我们的生命不发光就写不出好诗,生的感悟是诗的结晶。诗要有意境,一首诗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根葱。诗人最好是个思想者是个哲学家,哲学家和思想者最好是个诗人。写小我写大我写众生写苍生。没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诗绝不等于浪漫,诗绝不等于美。
很多问题出在原本一句话就可表达出一首诗要表达的东西。一首诗的全部语言并未用来表达同一个内含,他们是四处散落的,玩弄语言的花样对于一首诗是致命的伤害,多数语言的花边与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很简单的东西,让原本简单的东西因那些文字而显得繁杂。语言不应成为阅读的障碍,不应让读者首先去穿过语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后面发生的事物,不要让读者看到你的语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心田,通过你的文字,让他们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气。不能让读者去猜疑你的文字,文字是不该被猜疑的,就是复杂的语句也应该是人类心意中存在的,否则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组织不能让人的意识产生昏迷或者沉睡,我相信阅读是让人神志清醒的,不能让人读了迷迷糊糊,这样的文字不是天书,天书的内含是相当伟大的,天书是让人的意识让人生命清醒的读本。声韵不能影响语境,声韵与语境应该统一。
文字什么都可写,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叫诗歌,诗歌是一种高级精神,他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够掌握的,要想写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要想写出伟大的诗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质与光辉的精神。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当诗人,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诗人是高级文明的代表之一,诗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一,但诗歌绝对是伟大的,能称为诗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在世上并不多。
展开全部
平时多练、多写、多看,是必不可少的,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抒发情感,逐渐养成一种爱表达,爱抒发的习惯,刚开始内心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要表达的对象,至少内心始终是要追求美的,准备一个精致的本子和笔,开始实践,厚积薄发,到最后其创作手法和细节描述已经不重要了,朝着一种自由、和思想的无限延伸去发展,捕捉瞬间的灵感和直觉才是关键,无限制地表达自己,赋予它生命和灵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人生就像一朵花,你长得越高,别人就越欣赏你,你长得越矮别人就会越来越嫌弃你甚至侮辱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诗象歌 歌象诗
~
诗是没有乐谱的音乐,
诗用文字展现音乐的篇章。
音乐有调,
诗也有调。
音乐的调是唱的调,
诗歌的调是说的调。
诗的调是吟,
诗的调是诵。
可吟的文字是诗,
可朗诵的文字是诗。
音乐是最和谐的符号,
其次是诗。
诗的文字最向和谐,
人吟诗身心最舒畅,
人朗诵身心也最舒畅。
诗歌,
诗和歌形式最象样。
有的诗可当歌唱,
有的歌是诗可吟可诵。
诗象歌,
歌象诗。
――――――
二、我是这样写诗的
~
有人说诗穷而后工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
有人说诗象人的青春
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有人说诗是用文字组成的音乐
有人说诗是音乐加图画
我记着这些
可我写诗向来不为其左右
·
诗是人心底里的歌
它该什么时候向外流淌就什么时候向外流淌
人心底里孕育什么样的诗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有人言
鬼有鬼话
狗嘴吐不出象牙
想成为诗人就得做个象诗人那样的人
人象诗人会自然的去写诗
诗写得自然
诗也会有自然的美
·
人人都想近可以的人
人人都想近可以的人写的文字
人做的好他的文字就是他人的符号
好诗在于人读后对人有益
世界上最好的人是至人
他中规中矩象是平常
智慧的人与正常为伍没多的话可说
愚的少常规反而觉得聪明
诗的最高境界是平淡
它不同花花杂杂的分行文字
――――――――
三、怎么写出诗
~
诗应该怎么写呢?
生命喜欢的,
劳动的号子咳唷咳唷,
插秧时唱的格冬呆格格冬冬呆,
它们是好的诗句,
我很喜欢说,
也很喜欢听。
·
它们肯定是对劳动有益的,
它们没意义,
它们只是语音,
它们只是人喜欢说,
它们只是人们喜欢听。
·
它们仿佛是天懒之音,
是人们不由自主而出的,
它们含有人类进化的元素,
它们深埋在人的骨子底里。
·
它们仿佛是天赐之语,
它们是那么的朴素,
它们是那么的平常。
·
儿歌: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我也喜欢,
且深深的记得。
这也是诗,
这是人类优秀的诗歌,
它深深的扎根在人们的心坎里。
·
诗是最讲究语言效果的,
为了语音效果可把字省略,
可把字颠倒,
习以为常的,
也该如此,
人读得顺重要,
人们注重读文字是否上精神,
诗句的跳跃也迎合了这一需要。
――――――――――
四、模仿
~
人的言行今天象昨天成了习惯,
人们的言行今天象昨天成了传统,
社会中肯定的重复变成规矩。
大自然的规律是周而复始,
人的模仿成了自然行为。
小模仿大,
弱模仿强。
行星模仿行星系,
行星系模仿恒星系。
恒星系模仿宇宙。
小山模仿大山,
小河模仿大河。
小房模仿大房,
小楼模仿大楼。
小官模仿大官,
少儿模仿父母。
少年模仿青年,
青年模仿中年,
中年模仿老年。
文学艺术:
未名模仿有名,
有名模仿著名。
点模仿线,
弯模仿圆,
角模仿方。
小报模仿大报,
小刊模仿大刊。
小报诗文模仿大报诗文,
小刊诗文模仿大刊诗文。
资历浅的在模仿资历深的,
出头不怎样的在模仿出头行的。
读者少的在模仿读者多的,
抬举少的在模仿抬举多的,
名望低的在模仿名望高的。
~
诗是没有乐谱的音乐,
诗用文字展现音乐的篇章。
音乐有调,
诗也有调。
音乐的调是唱的调,
诗歌的调是说的调。
诗的调是吟,
诗的调是诵。
可吟的文字是诗,
可朗诵的文字是诗。
音乐是最和谐的符号,
其次是诗。
诗的文字最向和谐,
人吟诗身心最舒畅,
人朗诵身心也最舒畅。
诗歌,
诗和歌形式最象样。
有的诗可当歌唱,
有的歌是诗可吟可诵。
诗象歌,
歌象诗。
――――――
二、我是这样写诗的
~
有人说诗穷而后工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
有人说诗象人的青春
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有人说诗是用文字组成的音乐
有人说诗是音乐加图画
我记着这些
可我写诗向来不为其左右
·
诗是人心底里的歌
它该什么时候向外流淌就什么时候向外流淌
人心底里孕育什么样的诗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有人言
鬼有鬼话
狗嘴吐不出象牙
想成为诗人就得做个象诗人那样的人
人象诗人会自然的去写诗
诗写得自然
诗也会有自然的美
·
人人都想近可以的人
人人都想近可以的人写的文字
人做的好他的文字就是他人的符号
好诗在于人读后对人有益
世界上最好的人是至人
他中规中矩象是平常
智慧的人与正常为伍没多的话可说
愚的少常规反而觉得聪明
诗的最高境界是平淡
它不同花花杂杂的分行文字
――――――――
三、怎么写出诗
~
诗应该怎么写呢?
生命喜欢的,
劳动的号子咳唷咳唷,
插秧时唱的格冬呆格格冬冬呆,
它们是好的诗句,
我很喜欢说,
也很喜欢听。
·
它们肯定是对劳动有益的,
它们没意义,
它们只是语音,
它们只是人喜欢说,
它们只是人们喜欢听。
·
它们仿佛是天懒之音,
是人们不由自主而出的,
它们含有人类进化的元素,
它们深埋在人的骨子底里。
·
它们仿佛是天赐之语,
它们是那么的朴素,
它们是那么的平常。
·
儿歌: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我也喜欢,
且深深的记得。
这也是诗,
这是人类优秀的诗歌,
它深深的扎根在人们的心坎里。
·
诗是最讲究语言效果的,
为了语音效果可把字省略,
可把字颠倒,
习以为常的,
也该如此,
人读得顺重要,
人们注重读文字是否上精神,
诗句的跳跃也迎合了这一需要。
――――――――――
四、模仿
~
人的言行今天象昨天成了习惯,
人们的言行今天象昨天成了传统,
社会中肯定的重复变成规矩。
大自然的规律是周而复始,
人的模仿成了自然行为。
小模仿大,
弱模仿强。
行星模仿行星系,
行星系模仿恒星系。
恒星系模仿宇宙。
小山模仿大山,
小河模仿大河。
小房模仿大房,
小楼模仿大楼。
小官模仿大官,
少儿模仿父母。
少年模仿青年,
青年模仿中年,
中年模仿老年。
文学艺术:
未名模仿有名,
有名模仿著名。
点模仿线,
弯模仿圆,
角模仿方。
小报模仿大报,
小刊模仿大刊。
小报诗文模仿大报诗文,
小刊诗文模仿大刊诗文。
资历浅的在模仿资历深的,
出头不怎样的在模仿出头行的。
读者少的在模仿读者多的,
抬举少的在模仿抬举多的,
名望低的在模仿名望高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例子:人生也是一场大戏,戏里有你,戏外有我。看古往今来,多少人假戏真做迷于红尘之中,你争我夺,为蝇头小利而乐而忧。活着能看淡名利为他人着想,便是无悔的人生。
一、语言和意境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合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三、清新灵动法
我们都知道,诗歌都是由每个细致的句子构成这里的清新和灵动,指的就是句子的表达和结构一个句子的构成,有许多种方式,在表达上,一般个人都喜欢用自己惯用的手法和个性来组织语言,有拖沓的,凝练的,清新和雅致的,也有繁琐和啰嗦的,诗歌水平和风格的差异,我想首先就是来源于一个人组织语言能力的差异吧清新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清爽和鲜活的组合如果一个句子的组合或一首诗歌的表达能达到这点,给读者默默间送去清爽和鲜活,又怎能不令读者喜欢和动容?
四、拟人法
说到拟人,我们都知怎么回事,而诗歌里的拟人,并不是单纯的比喻,如果是这样,那么诗歌就要丢失原本具备的诗意,语感和意韵
诗歌中的拟人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个性的特点来咏物,如果表达恰当,甚至能让虚拟的人和真实的物共成一体,借人咏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拟。
五、素描法
说到素描,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物体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维那么,诗歌是用语言组合起来的,又怎么来用笔来绘画呢?呵呵,写诗时咱们不必借用铅笔,有时候,语言就是最好铅笔,在我们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韵律,咱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幅比铅笔和白纸更加美丽的画面而且,这些画面里,不只有美丽,粗犷,细腻,或朦胧,还有图画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优美的意境,诗意,以及打开的哲思,读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悠长下面。
六、排比法
感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写作手法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释排比的结构和意义咱们具体来谈谈排比在诗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诗歌语言里获取的力度与深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诗歌,不只是语言的诗意和表达的舒缓和清新,还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针对现状以及对一种光明和良知的唤醒,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留下“与其苟延喘息,不如从容燃烧”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唤醒过千千万万民众
在和平的年代,咱们自然不必去呼唤光明,但对于生活里千千万万美好,善良,宽厚而纯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们都可尽情赞扬,并歌颂,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缕金色阳光,都蕴含了无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们去歌颂的而在表达的力度上,排比不失为一个极度蕴含力度的方式。
七、隐喻法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八、修辞的节制
“修”,指修饰,“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是指在表达语言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尽可能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我们知道,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歌有着与别的文学体裁不能比拟的细腻与柔情,所以更需要修辞的运用来达到诗意化和个性化而修辞的巧妙把握和利用又是重要的,如果不使用修辞,那么诗歌必定是不能成诗歌的,而如果修辞泛滥,则诗歌语言难免会繁琐,拖沓,如同浓妆艳抹的女人般粗俗,令人索然无味。
九、返璞归真法
几乎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返璞归真”指回复到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的意思。
十、结尾的巧妙处理
一直觉得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不仅有好的开头,好的主旨,还应该有个漂亮的结尾这里的漂亮,并不是指华丽的表达或句子结构而是相对于作者表达的中心和主题,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拉到高处,或提出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极大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味深长
巧妙处理诗歌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假使一首诗歌作品,在表达上一般,开头或主旨平淡,但一个高高扬起的结尾有时却能弥补诗歌前体和中间的不足,令一般变得雅致,令平庸变得精彩,甚至带给读者峰回路转的感觉;第二,不管诗歌的开头或中间处理如何,结尾仍是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虎头蛇尾”并不是一个好的物象,结尾的把握不当,也甚至就败坏了诗歌之前留下的完美气息,成为一个可遗憾的败笔;第三,我们都知诗歌这个文学体裁潜伏着唯美的格调,而结尾的处理更能带动这种内功格调,不论主题和表达的手法,以及深度,我想,读后能令读者余味无限,回味深长的作品,那么就必定有一定的魅力了;第四,如果是有力度的诗歌作品,语言和主旨把握得当,结尾处理巧妙,那么还能更大限度打开作品表达的力度和深度,令诗歌整体更具说服力。
一、语言和意境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合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三、清新灵动法
我们都知道,诗歌都是由每个细致的句子构成这里的清新和灵动,指的就是句子的表达和结构一个句子的构成,有许多种方式,在表达上,一般个人都喜欢用自己惯用的手法和个性来组织语言,有拖沓的,凝练的,清新和雅致的,也有繁琐和啰嗦的,诗歌水平和风格的差异,我想首先就是来源于一个人组织语言能力的差异吧清新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清爽和鲜活的组合如果一个句子的组合或一首诗歌的表达能达到这点,给读者默默间送去清爽和鲜活,又怎能不令读者喜欢和动容?
四、拟人法
说到拟人,我们都知怎么回事,而诗歌里的拟人,并不是单纯的比喻,如果是这样,那么诗歌就要丢失原本具备的诗意,语感和意韵
诗歌中的拟人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个性的特点来咏物,如果表达恰当,甚至能让虚拟的人和真实的物共成一体,借人咏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拟。
五、素描法
说到素描,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物体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维那么,诗歌是用语言组合起来的,又怎么来用笔来绘画呢?呵呵,写诗时咱们不必借用铅笔,有时候,语言就是最好铅笔,在我们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韵律,咱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幅比铅笔和白纸更加美丽的画面而且,这些画面里,不只有美丽,粗犷,细腻,或朦胧,还有图画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优美的意境,诗意,以及打开的哲思,读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悠长下面。
六、排比法
感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写作手法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释排比的结构和意义咱们具体来谈谈排比在诗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诗歌语言里获取的力度与深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诗歌,不只是语言的诗意和表达的舒缓和清新,还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针对现状以及对一种光明和良知的唤醒,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留下“与其苟延喘息,不如从容燃烧”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唤醒过千千万万民众
在和平的年代,咱们自然不必去呼唤光明,但对于生活里千千万万美好,善良,宽厚而纯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们都可尽情赞扬,并歌颂,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缕金色阳光,都蕴含了无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们去歌颂的而在表达的力度上,排比不失为一个极度蕴含力度的方式。
七、隐喻法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八、修辞的节制
“修”,指修饰,“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是指在表达语言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尽可能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我们知道,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歌有着与别的文学体裁不能比拟的细腻与柔情,所以更需要修辞的运用来达到诗意化和个性化而修辞的巧妙把握和利用又是重要的,如果不使用修辞,那么诗歌必定是不能成诗歌的,而如果修辞泛滥,则诗歌语言难免会繁琐,拖沓,如同浓妆艳抹的女人般粗俗,令人索然无味。
九、返璞归真法
几乎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返璞归真”指回复到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的意思。
十、结尾的巧妙处理
一直觉得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不仅有好的开头,好的主旨,还应该有个漂亮的结尾这里的漂亮,并不是指华丽的表达或句子结构而是相对于作者表达的中心和主题,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拉到高处,或提出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极大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味深长
巧妙处理诗歌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假使一首诗歌作品,在表达上一般,开头或主旨平淡,但一个高高扬起的结尾有时却能弥补诗歌前体和中间的不足,令一般变得雅致,令平庸变得精彩,甚至带给读者峰回路转的感觉;第二,不管诗歌的开头或中间处理如何,结尾仍是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虎头蛇尾”并不是一个好的物象,结尾的把握不当,也甚至就败坏了诗歌之前留下的完美气息,成为一个可遗憾的败笔;第三,我们都知诗歌这个文学体裁潜伏着唯美的格调,而结尾的处理更能带动这种内功格调,不论主题和表达的手法,以及深度,我想,读后能令读者余味无限,回味深长的作品,那么就必定有一定的魅力了;第四,如果是有力度的诗歌作品,语言和主旨把握得当,结尾处理巧妙,那么还能更大限度打开作品表达的力度和深度,令诗歌整体更具说服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