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过史前大洪水吗?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流传着远古时期曾有过一次大洪水的神话或传说。
在西方,广为人知的“诺亚方舟”的故事,说的是天神因恼怒于人间的罪恶,故而引发了一次大洪水予以惩罚。世上的人畜及飞禽、走兽几乎被扫荡殆尽,惟有诺亚及其家人受天神的宠爱,事前通报他们建造方舟才幸存下来。
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
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流传甚广,家喻户晓,典籍中也多有记述,如《淮南子·齐俗训》中的“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孟子·滕文公》中的“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禹疏九河”;《庄子·天下》中的“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洲也”等,仅此一斑,足见其故事流传的程度。由于故事的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情节上又没有把洪水描绘成不可抗拒的天灾,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去治理的自然现象,所以故事在给人以真实感之余,能够激励民族的拼搏进取精神,领悟人定胜天的哲理,因而世世代代向下传诵。
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
远古人类的文化,多起源于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文化,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黄河中、下游的炎黄文化,基本上均处于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能力、交通状况,不允许不同群落间有思想交流。尤其是像中国与古埃及相距如此遥远的民族,基本上是源于各自的社会实践及与自然作斗争中的体验而独自创造出来的,互相之间的借鉴不太可能。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不同的远古人类群落却有着大同小异的大洪水传说?莫非在远古的时候真的有过一次世界范围的大洪水?
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研究了巴黎盆地古近—新近系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采自海陆交互相地层的陆相层位。这种地层的结构表明,巴黎盆地在古近—新近纪时曾多次被海水淹没过。
相对于海陆变迁,海平面升降波动就显得很频繁,自新近纪晚期到现在,中华大地的海陆分布格局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同一期间的海平面升降波动是很明显的。15000年前,中国的海平面曾下降到比今天低120米的位置!这就是说,当时的渤海、黄海的范围全为陆地,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相连,从上海去日本有陆路可以直达……
是什么原因能引起海平面产生如此巨大的波动呢?其中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地质方面的,如局部地壳的隆起或下陷,但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当冰期来临之后,两极持续冻积着大量的海水、积雪,形成冰山,从而使得海平面下降,反之,即海平面回升。在地质历史期间,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多种层次的冷暖交替。正是这些不同程度冷暖交替的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不同程度的升降波动变化。古近—新近纪的巴黎盆地曾多次被海水淹没过,很可能就是这种原因所造成的。从地质学的时间观来看,海平面升降波动很频繁,但用人类历史的时间观来估量,这种升降波动就极其缓慢了,几乎是不易觉察的过程。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我国史学界有过考证和推测,有人认为,传说中的洪水时代比大禹实际生活的时候要早,更远古的洪水传说流传至大禹的时候,人们把大禹带领众人防洪抢险、兴修水利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与传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大禹治水的故事。还有人认为,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正逢距今最近的一个间冰期,因气温较高而溶化的冰川水聚积于某些洼地形成水灾。现在对沿海的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约6000年前,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5米。这个史实在时间上和“大禹治水”很吻合,但传说中其他情节均不能解释。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只是华夏九州不再遭受洪水之苦
洪水一来,损失巨大,带走的不仅是土地,家园,还有生命。历史上流传的史前大洪水如果存在,将是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