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清时期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跑了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他从小就在隆武帝身边。史可法抗清和清军在扬州对无辜百姓的屠杀,使他幼年的心灵埋下了抗清的种子。有一次,他经过深思熟虑拟订了《抗清条陈》送给隆武帝看。隆武帝非常喜悦,当即封他为忠孝伯,赐尚方宝剑,派他去镇守边关。清军攻入福建后,郑芝龙胆小怕事,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坚决反对父亲投降清朝,他出走厦门组织了一支抗清义军,活动在广东、福建等地。
在与清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郑成功深感自己占据的地区太小,没有办法发展壮大。他日夜谋划着建立一个安全的基地。
那时候台湾被荷兰人占据,台湾人民发动了多次起义,都没有成功。郑成功出于长期抗清的考虑,想占据台湾。这时,有一个郑成功的远房亲戚从台湾来投奔郑成功,郑成功从这个人那里了解到荷兰人用卑鄙的手段占了台湾,压迫着岛上的居民。这使郑成功更加坚定了赶走侵犯者,收复台湾的决心。
郑成功从百姓中了解了台湾的地形,摸清了荷兰人的部署。他布置了周密的计划,并且给台湾的荷兰殖民统治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你们无权管理,限你们立即撤退。”但荷兰统治者对此根本不理睬。
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郑成功率领2.5万人的大军,从金门出发,经澎湖,在赤嵌登陆。他用切断生活来源的办法围攻,迫使赤嵌的荷兰军守将出城投降。接着,郑成功就将赤嵌城包围住。百姓听到郑成功大军来了,十分高兴,纷纷给郑成功送去了粮食和日用品。
荷兰殖民者使出了很多计策想让郑成功撤军,如用重金收买,向海外求援等,但都没有成功。走投无路的荷兰殖民者只好乖乖地向郑成功递交了投降书,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从此流芳千古。他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明永历15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强兵2万,战船百艘,从金门出征,讨伐荷军,收复台湾。中途在澎湖休整待机。不管是选择航线及登陆,他都亲自调查研究,请教部下和乡民,综合各方面情况是:南航线登陆于大港,港宽水深,进出爽然,但荷军重炮设防、严兵把守;北航线登陆于鹿耳门,航道狭窄,水浅礁多,荷军又置沉船于海底,舰船入港非触礁即搁浅,唯有借农历月初涨大潮时方可入港。全面权衡利弊之后,郑成功决定隐蔽船队,等涨潮之日走北航线登陆鹿耳门。
4月29日夜,郑成功下令起锚出航。于次日清晨进至鹿耳门港口外,果然海潮大涨,推动船队越过暗礁浅滩鱼贯驶入,至鹿耳门内海,恰又有晨雾忽起,给船队筑起一道天然屏障。荷军依恃天险疏于戒备,登陆一举成功。翌年2月荷兰军头目在投降书上签字。
经“袁史”公众号授权发布
十七世纪时,荷兰方面瞅准了当时的明王朝深陷农民战争和清军的围攻中,自顾不暇。逮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们乘船而来,占领了我国的宝岛——台湾,开始了他们的殖民统治和商品贸易,妄图借此来发展本国的势力。
公元1661年,时年三十七八岁的郑成功率领士兵两万余人,乘坐战舰,以金门为出发点,一路乘风破浪,前往台湾西南部——荷军的主要据点。郑军势如破竹,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这群趁火打劫的侵略者彻底赶了出去。
然而我们也知道,荷军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的洋枪洋炮可厉害着呢,况且他们已经在台湾驻扎好一阵了,还建立了军事据点,想要攻下他们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么,郑成功具体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的行为又有怎样重大的意义呢?
步步为营,做好万全的准备
当时,郑成功正带领着一众将士在金门一代抵抗清军,虽势单力薄,但却实打实是块难啃的骨头。不过清军虽攻不下郑成功,也确实消耗了郑成功的势力。为了能够抵挡清军,守住自身势力范围,也为了救饱受折磨的台湾人民脱离苦海,郑成功决定要收复台湾,以此作为反清复明的据点。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当时面临的困难也着实不小。
第一,郑军或者说当时的中国都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要去攻打一座岛确实需要好好考虑。第二,郑成功方面并不熟悉台湾的地形地势,就连如何渡海前往台湾,荷军的军事布局、军队实力也是一概不知。第三,当时郑军还面临着清军的攻击,若是贸然攻台,搞不好台湾的荷军就和清军勾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是难办。
鉴于此,郑成功并未说风就是雨,说想攻打台湾就去了。相反,他清楚地明白,想要一举拿下台湾,拜托当下的困境,就得慢慢谋划,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步步为营,方有可能获得成功。
恰好当时有一个叫何斌的客家人,从台湾逃到大陆来寻访郑成功。他从前是在台湾为荷军办事的,十分熟悉台湾的地形地势不说,还对荷方的军事部署很是清楚。不过,他与荷兰人发生了纠纷,在当地混不下去了,不得已才找了郑成功谋个出路。这对于郑成功而言可谓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正是时候。
不仅如此,郑成功为了给收复台湾创造良好时机,抓住顺治帝去世,清军无暇征战的机会,假意与清军议和,使自己的后方安稳。免得到时候台湾没攻下,反倒叫清军趁虚而入,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除此之外,郑成功为了放松荷兰方面的警惕,在荷方派人来打探他是否有意征讨台湾时,故意说自己很希望和荷方保持和平的状态,攻打他们更是“无稽之谈”。他释放出自己无意收复台湾的假信号,令荷军以为自己想多了,放松警惕的同时也收回已经派来的援军,叫他们的兵力比不上自己的。到时候他们就算想再次求援,时间上也来不及。
这样一来,郑成功可谓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粮草充足、兵马精悍,敌军又处于不知情的情况,大后方也是安稳无忧的。由此,收复台湾的战役就悄悄地打响了。
渡海开战,势如破竹
公元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将士二万余名,乘坐战舰百余艘,渡海前往台湾西南部——荷军的主要活动地点。郑成功的计划是首先渡过台湾海峡,然后顺利登上海岸,在陆地驻扎,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与荷军开展海战与陆战。
根据事前的仔细了解,郑成功知道荷军的主要军事据点就是热兰遮城(台湾城)和赤嵌城,两个地方都有炮楼,二处互相呼应,形成联合之势,在敌军还未登岸之前就以炮火远程射击的方式击毁战舰。两个地方联合,可攻可守。想要突破这个困局,郑成功想了两条计策。
第一条,便是登岸的地点。既然这两城的炮火如此厉害,自然不能硬碰硬,否则便是船毁人亡。所以,郑成功打算从鹿耳门这个航道登陆,避开荷军炮火的射程范围,这样便能顺利登岸,还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第二条计策便是,打破热兰遮城和赤嵌城的联合,逐个击破。热兰遮城和赤嵌城虽然都有炮楼,也都有士兵驻扎,但相比起来,赤嵌城的军力要弱很多。所以,郑成功打算先攻下赤嵌城,到时候热兰遮城就是孤身受敌,任它人马再多,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就这样,在郑成功的精心布置和安排下,郑军打了荷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说,还趁势攻下了赤嵌城。而后,郑成功便开始围攻热兰遮城。不过,郑成功并不着急,他打算一边安定和稳步扩展自身势力,一边围困剩下的荷军,就算不发兵攻打,光靠耗,也能生生耗得他们弹尽粮绝,乖乖投降。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缺水断粮又等不到援军的荷军便主动投降了。这一役,郑成功完胜。
收复台湾的意义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那里成功地夺回了中国的领土,捍卫了国家的土地与尊严,解救了在殖民者手下受折磨的台湾人民。不仅如此,郑成功的行为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了,历史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这里扎根发展,将大陆的文化带入台湾,使中国的文化基因深刻地印在台湾人民的血液中,增强了台湾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都有莫大的贡献。
丘逢甲先生评价郑成功“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又说他“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确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应当被世人铭记、学习。
部分参考资料:季云飞.郑成功军事谋略运筹与收复台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1):47-49. DOI:10.3969/j.issn.1001-9774.2002.01.015.
章慕荣.郑成功收复台湾战役实施过程探析[J].军事历史,2002,(6):42-45. DOI:10.3969/j.issn.1002-4883.2002.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