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的特征是什么?

 我来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08-01 · 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我国的黄土高原沟谷纵横,素有“千沟万壑”之称。黄土高原沟谷密度比我国其他的地区要大很多,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而且地面坡度普遍很大,所以就构成了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2)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形成的原因很很多种,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的一些作用,它们对黄土地面做面状侵蚀、沟蚀、地下侵蚀、块体运动和运移土地等方式。由于这些的外营力所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泥流现象只有在黄土区才容易见到,这主要是由于上方的水体向下流而形成的。

黄土的抗蚀能力特别的弱,因此黄土的侵蚀速度很快,丘陵坡面几乎是在以每年1厘米~5厘米的速度,而黄土高原的北部的沟头前进率更是在以每年1米~5米的速度在前进,个别的沟头甚至是达到了每年30米~40米的速度。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甚至有一次因为暴雨的冲刷成了一条数百米的侵蚀沟。由此可见,黄土高原每年被侵蚀的速度多么迅速。

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每年的输送的泥沙中,有90%以上的数量都是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河流每年输送的泥沙量每平方公里大于5000吨,其中陕北的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温家川水文站区间输沙量每年每平方公里甚至达到35000吨。

(3)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沟道流域内的地形面一般可以分为三级:各个流域的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米~80米为第二级;再次基础上在降低40米~60米为第三级。各级地形面的地层结构都是不一样的,第一层层序保存的很完整,第二层比第一层薄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是消失不见的,第三级地形面只有马兰黄土堆积。第二层和第三层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谷形了,在第三层地形面之下就是现代沟谷了。沟道流域的发展情况就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了,也是黄土高原形成沟壑的原因之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