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有哪些特点?
黑洞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提出的:两个黑洞可以相碰,合成一个黑洞,其合成的黑洞视界面积(即表面积)一定不小于原先两个黑洞视界面积之和;但是一个黑洞不能分成两个黑洞。这称为“黑洞面积不减定理”。就是说黑洞在变化中,视界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小。
更令人惊奇的是,黑洞还会“蒸发”。这个概念也是霍金于1974年提出的。“蒸发”就是一种量子辐射。计算表明,相当于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蒸发”掉的时间约1066年。这个数字比已知最古老天体的年龄要大不知多少倍。因此可以认为,恒星级的黑洞(虽然有量子辐射)的大小几乎没有变化。
黑洞不发光,所以用光学望远镜不能观测到它,但是黑洞有强大的引力,可以对它邻近的天体发生作用,而被我们间接发现。
1970年“自由号”卫星及1978年“爱因斯坦X射线天文台”卫星上天以后,发现了许多X射线源是双星。人们认为这些X射线双星很可能包含了黑洞。
最引人注意的有天鹅座X—1,圆规座X—1与天蝎座V861等。
天鹅座X—1是一颗极特殊的X射线双星,主星是一颗蓝色超巨星(编号为HDE226868),视星等为9等,表面温度为25000开,质量约为30个太阳质量。
此双星系统的绕转周期为5.6天,但是伴星则未见到。天鹅X—1的X射线强度不断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时标从1毫秒到几十秒。强度变化十几倍。由此推知射线源的直径必定小于1000千米,那就是一个很小的射线源。
光谱分析发现,从主星有物质流向不可见的伴星区域,而伴星的质量至少为6个太阳质量(另一种估计为10~15个太阳质量),已超过中子星的极限质量,被认为是一个黑洞。
高温的大量物质很快地挤到黑洞周围的薄盘(称为“吸积盘”),猛烈摩擦产生高温而发射出X射线。吸积盘的半径约为160万公里,而X射线是从离黑洞只有3000公里处的吸积盘内边缘发射的。
从观测到理论都确认,天鹅座X—1是一个黑洞。但是持谨慎态度的科学家却认为,还应当进一步研究确定。还有其它一些黑洞的候选者。比较而言,它们是黑洞的可能性都不如天鹅座X一1。
上面介绍的是恒星级的黑洞,那么星系级的,甚至更大的黑洞有没有呢?
早就有人提出,在我们银河系核心有大黑洞,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约为一亿个太阳质量。它在吸积周围的气体物质时,会辐射强大的无线电波与红外光。对银心方向的观测,的确发现有这些辐射。但是从银心方向来的电波与红外光,也可以用别的因素来解释,所以银河系核心大黑洞仍是个悬案。
在河外星系,特别是在活动星系核中,也可能存在大质量的黑洞。
奇妙的黑洞,仍然是当代天文学上的重大研究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