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点的布置与标定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前已叙及,地质填图就是点、线、面的集合。点就是指观测点,在地质填图中要将地质点布置在路线上的重要地段(包括所有重要地质界线、地质体、正式填图单位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非正式填图单位等)。在点上需对其各项地质内容作全方位的观测与记录,掌图人员将观测点位置标定在地形图(手图)上并注上观察点号(统一分号)。
(一)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的布置是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各种地质体为原则的。一般布置在地层分界处、重要矿层、标志层及化石产出点、不整合面、断层带及褶皱转折端、各种构造要素及有代表性的产状测量点、取样点及山地工程点、地貌及第四系地质点、水文地质点等处。
观测点的密度取决于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1:25万国土大调查要求,凡是重要的地质界线和矿化(或蚀变)地段,均应有观测点控制;对第四系及新近系、古近系大面积分布区中的前新生界基岩构成的露头,无论其出露范围多小.一定要定观测点描述,对第四纪各类成因的沉积物,凡是宽度200m 以上或面积大于2km2都要定观测点进行观察描述,对类型特殊或有重要矿产的沉积物,不论其范围多小,也应定点详细观察描述。
在1:5万地质填图中,点距也是以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体为原则。一般地,在基岩出露区的点距为300~500m,最大不超过800m。重要地质界线和地质体(如地层分界线、不整合面、标志层、化石带)等填图单位或非填图单位,都须有一观察点控制;在第四系广布区,其点距可放宽至1000~1500m。
(二)观测点的标定
野外地质填图中,应将观测点号以直径1.5mm的圆圈标定点位置,注以点号。点号写法:路线近南北向时,横写在点位右侧;路线呈近东西向时,横写于点号上方。对一些重要观测点(不整合、构造点、矿点及矿化点、化石产出点等),在野外还应用油漆将观测点号注明于露头或标桩上。
在地形图上标定观察点位置必须力求准确,不得超过规范精度要求的误差允许范围,即在1:2.5万野外手图上定点的位置与实地位置间的误差不能大于25m。
野外标定观测点有如下几种主要方法:
1.GPS全球定位系统
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利用野外数据采集器中的手持GPS 全球定位系统能迅速、精确地标定出地质观察点的坐标(参见第七章第一节内容)。
2.目估法
依据明显的地形地物(如山峰、河流弯转或交汇、公路拐弯或交汇、小桥、路亭、房屋)等标志,将观测点标于地形图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要求地质人员须具备较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判读地形图能力。若再结合遥感图片的影像,则可大大提高观测点的标定精度。
特别强调:在地形地势相似的情形下,要注意每条路线中的第一个观测点的标定,因为它往往影响当日其他观测点标定的精度。
3.交会法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常使用后方交会法来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地形图上找出观测点周围三个特征性的地形地物点。然后,站在观测点上,用罗盘对准三个标志物(点)测定方位数据(读取罗盘指南针即缠有铜丝的指针);再用量角器从三个标志物(点)分别按所测方位度数向观测点引出三条方向线交于一点,此点即为观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图4-4)。由于测量或作图误差的影响,三条方向线往往不能相交于一点,而是相交成一个小三角形,取三角形的中心,即为该点位置或根据三角形范围内的实际地形地物得出该点的准确位置。
图4-4 交会法示意图
(据卢选元等,1987)
交会法常配合目估法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区外围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中。当观测点附近地形地物标志不清晰时,采用交会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4.平截法
当观测点处在半山腰(山脊)处,除寻找明显的地形地物标志外,还应正确地估计该点的高程,才能保证标定位置的准确,这时可使用平截法;即本点与周边已知山头的高程平截对比,再看地形图上已知山头的等高线,从而确定所处山脊的高度得出该观测点的准确位置。
5.仪器法
该方法利用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把观察点标定于地形图上,一般用于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填图。在矿区各个观察点(打桩、油漆编号)处树立标志,由测绘人员将观测点标于地形图上。运用此法能确保观察点位置标定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