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1942年的计划是什么?
2019-0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希特勒在其发布于1942年4月5日的第41号元首指令中指出,要使德国与西方联盟相抗衡就必须获得在时间、空间和物资上的优势,而取得这些优势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俄罗斯南部消灭苏联红军。这一计划将同时剥夺苏联主要的农业、工业和石油资源,其中首先要夺取斯大林格勒上游的伏尔加河地区(而不是列宁格勒),这样就可以切断苏联的大部分石油供应,使红军陷入瘫痪,任凭宰割。在这一进程中德军虽然会被削弱,却仍然比较强大。
在1942年的战役中各项以燃油为中心的事项都要精打细算——比1941年任何阶段的计算都必须精确许多。希特勒对于德国对罗马尼亚油田的依赖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德国现存的石油储备根本就无法支撑其与英国、美国和苏联所进行的长期消耗战。在希特勒看来,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夺取苏联的油田和石油工业。
迈科普和格罗兹尼位于高加索山脉北部,那里当时的石油产量占到苏联全国的10%。如果德国想在沉重打击苏联石油供给的同时又能极大地增加自己的石油供应,那它就必须夺取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府巴库。巴库的石油产量占苏联全部石油产量的80%以上,因此巴库及其石油生产资源的损失将会极大地影响苏联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效果。至少在1942年最初阶段的战役中或者在德军陷入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希特勒非常重视石油资源,他在1942年6月30日下达给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的命令中写道:“如果我不能在迈科普和格罗兹尼得到石油,那我在阻止德军向高加索推进的战斗中,苏军伤亡惨重。图为1942年10月的苏联医务兵雅尔马科夫。他已将至少60名伤员连同武器从战场上救出。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1942年整个东线战场上的战役都是以希特勒希望这次战役在规模上要远远大于1941年战役的主观嗜好为主导。1941年12月希特勒命令德军在莫斯科外围强拚死守这一做法的成功使希特勒对自己的军事洞察力充满自信,也使他对德军士兵的作战能力深信不疑。但与此同时,希特勒越来越怀疑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对于纳粹圣战的忠诚。
由于希特勒年轻时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个“波希米亚下士”成为德军指挥官经常暗中指责的对象。希特勒确实不是一个具有连贯性作战计划的制订者,可以指挥他的部队发动一系列连续的作战行动,从而一举打垮苏联,但他也并非如许多德军将领所宣称的那样无能。希特勒主要依靠自己的“直觉”来思考,如果说这种直觉导致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的话,那么在此前一年他的直觉还是相当正确的。有一点值得玩味的是,希特勒为何会忽然从理性思考变得盲目决断和举棋不定,而这则正是第6集团军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在1942年春仍很少有德军将领对1942年战役的作战目标提出异议。
第41号元首指令表明德国的战略意图发生了变化,但这一作战计划却并不是十分合理。“蓝色”计划仅仅拟订了1942年最初阶段作战计划的次序:第一阶段,由冯·魏克斯指挥的部队(包括第2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将从库尔斯克直接向东进军,在这一军事行动的南面,保卢斯将军指挥的倒霉的第6集团军也将向东进发;第二阶段,德军部队将包围并消灭部署在沃罗涅日西部的苏联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左)与他的助手海德里希在一起。红军;第三阶段,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将沿顿河向东南进发,围歼被第17军向东驱赶的苏联部署于罗斯托夫北面的部队。当苏联部署于顿河以西的部队被消灭后,德军在向斯大林格勒上游的伏尔加地区进军之前在顿河的最东部渡过该河,而斯大林格勒则与1941年6月时的莫斯科一样,并不是这次战役的目标。只有当伏尔加被攻克后德军才会展开1942年下一阶段的攻势,即在红军向苏联的石油工业区增援之前向高加索地区推进,消灭余下的苏军部队——这一攻势将由冯·包克陆军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来实施。
由于上一年蒙受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1942年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已经无法同时展开进攻,因此在南方集团军群执行“蓝色”计划向高加索进军时,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只能保持防御。截至1942年5月德军在东线一共补充了110万名士兵,但仍然缺编60万人。南方集团军群的步兵编制只有1941年6月时编制的50%,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情况则更糟,仅有从前编制的35%。只有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情况要好一些,他们的编制达到了1941年兵力的85%,但这是因为抽调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装甲兵力才达到的——可以说,南方集团军群作战能力的获得是以牺牲中央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为代价的。
在1942年的战役中各项以燃油为中心的事项都要精打细算——比1941年任何阶段的计算都必须精确许多。希特勒对于德国对罗马尼亚油田的依赖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德国现存的石油储备根本就无法支撑其与英国、美国和苏联所进行的长期消耗战。在希特勒看来,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夺取苏联的油田和石油工业。
迈科普和格罗兹尼位于高加索山脉北部,那里当时的石油产量占到苏联全国的10%。如果德国想在沉重打击苏联石油供给的同时又能极大地增加自己的石油供应,那它就必须夺取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府巴库。巴库的石油产量占苏联全部石油产量的80%以上,因此巴库及其石油生产资源的损失将会极大地影响苏联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效果。至少在1942年最初阶段的战役中或者在德军陷入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希特勒非常重视石油资源,他在1942年6月30日下达给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的命令中写道:“如果我不能在迈科普和格罗兹尼得到石油,那我在阻止德军向高加索推进的战斗中,苏军伤亡惨重。图为1942年10月的苏联医务兵雅尔马科夫。他已将至少60名伤员连同武器从战场上救出。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1942年整个东线战场上的战役都是以希特勒希望这次战役在规模上要远远大于1941年战役的主观嗜好为主导。1941年12月希特勒命令德军在莫斯科外围强拚死守这一做法的成功使希特勒对自己的军事洞察力充满自信,也使他对德军士兵的作战能力深信不疑。但与此同时,希特勒越来越怀疑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对于纳粹圣战的忠诚。
由于希特勒年轻时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个“波希米亚下士”成为德军指挥官经常暗中指责的对象。希特勒确实不是一个具有连贯性作战计划的制订者,可以指挥他的部队发动一系列连续的作战行动,从而一举打垮苏联,但他也并非如许多德军将领所宣称的那样无能。希特勒主要依靠自己的“直觉”来思考,如果说这种直觉导致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的话,那么在此前一年他的直觉还是相当正确的。有一点值得玩味的是,希特勒为何会忽然从理性思考变得盲目决断和举棋不定,而这则正是第6集团军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在1942年春仍很少有德军将领对1942年战役的作战目标提出异议。
第41号元首指令表明德国的战略意图发生了变化,但这一作战计划却并不是十分合理。“蓝色”计划仅仅拟订了1942年最初阶段作战计划的次序:第一阶段,由冯·魏克斯指挥的部队(包括第2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将从库尔斯克直接向东进军,在这一军事行动的南面,保卢斯将军指挥的倒霉的第6集团军也将向东进发;第二阶段,德军部队将包围并消灭部署在沃罗涅日西部的苏联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左)与他的助手海德里希在一起。红军;第三阶段,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将沿顿河向东南进发,围歼被第17军向东驱赶的苏联部署于罗斯托夫北面的部队。当苏联部署于顿河以西的部队被消灭后,德军在向斯大林格勒上游的伏尔加地区进军之前在顿河的最东部渡过该河,而斯大林格勒则与1941年6月时的莫斯科一样,并不是这次战役的目标。只有当伏尔加被攻克后德军才会展开1942年下一阶段的攻势,即在红军向苏联的石油工业区增援之前向高加索地区推进,消灭余下的苏军部队——这一攻势将由冯·包克陆军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来实施。
由于上一年蒙受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1942年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已经无法同时展开进攻,因此在南方集团军群执行“蓝色”计划向高加索进军时,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只能保持防御。截至1942年5月德军在东线一共补充了110万名士兵,但仍然缺编60万人。南方集团军群的步兵编制只有1941年6月时编制的50%,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情况则更糟,仅有从前编制的35%。只有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情况要好一些,他们的编制达到了1941年兵力的85%,但这是因为抽调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装甲兵力才达到的——可以说,南方集团军群作战能力的获得是以牺牲中央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为代价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