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有哪些修建历史?
龙泉寺与贤良寺是北京"内八刹"中的两座寺庙。龙泉寺位于陶然亭西侧的龙爪槐胡同,又称龙树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始建于宋代,创建人为谷静端禅师,号龙泉老人,故寺名"龙泉",寺内原有龙泉井,水味甘美,后倾废。
康熙的卫士、清初第一诗人纳兰性德,也作有五律《塑龙泉寺诗》:招提偶然到,在宿离喧杂。
列有雯始开,双扉晚初阖。
禅心投钵龙,梵响下檐鸽。
既闲陵阕望,亦谢主宾答。
遥夜一灯深,石炉烧艾纳。
1685年,龙泉寺由住持无生禅师重修,竣工后,立重修碑,邀请清顺治时进士、清康熙时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撰写重修碑文。
重修后的龙泉寺坐北朝南,分中路、西路、东路3路建筑,其中东路建筑后来拆改。
中路,从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大殿、后殿,山门已拆除。大殿建在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面阔5间,七檩硬山顶,前出廊灰筒瓦屋面,排山勾滴,正脊雕有花饰。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配殿面阔3间,七檩进深,硬山顶,前出廊。
后殿位于寺院的最北边,面阔5间,七檩硬山顶,灰筒瓦屋面,排山勾滴,雕花正脊。
主殿的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3间,七檩硬山顶,前出廊,灰筒瓦屋里,正脊为灰瓦排列而成的镂空花脊,山墙廊步开有券门,连接游廊。
主殿的西边建有耳房8间,五檩硬山顶,灰筒瓦屋面,镂空花脊。中路西部廊庑位于大殿和后殿两座西配殿之间,面阔7间,硬山顶,五檩前出廊,当心间为门道,通往西跨院。
西路后世仅存一进庭院,由正房、南房及西殿房组成。正房面阔3间,七檩硬山顶,前出廊,镂空花脊,排山勾滴。南房为小式结构,面阔3间,五檩硬山顶。西配房面阔3间,小式结构,五檩进深,灰梗瓦屋面。
龙泉寺全寺共有殿宇、僧舍等245间。寺内罗汉、神像78尊。铜、铁钟、大鼓、铁钟磬、锡供件、佛龛、鼎、琉璃制清规牌、竹禅画佛像等33件,《大庄经》、石刻《金刚经》各一部。
龙泉寺中原有一眼井,水味甘美,可与当时南城以水甘传名的姚家井的水质媲美。
龙泉寺在清代中期以后,是文人、政客游赏唱赋之地。当时龙泉寺的庙会非常兴盛,有香客募捐,在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