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阅读怎样能做好?? 修辞手法,语句理解等等,请给点方法,谢谢!!

 我来答
随风人情感

2021-08-05 · 往事随风,爱恨随意。
随风人情感
采纳数:34 获赞数:12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aUXe523jZwE-ruv-VjhLw

 提取码: fppe

首先,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行动指南。

百度网友8e722d7
2012-12-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就会答不到点上。而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光靠做题目解决不了问题,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建议该学生不要着急,要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入手。平时要多看、多读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一定的积累肯定会得到提高。
另外,还建议该学生在平时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具体内容概括要准确。2.抽象的东西(如比喻解释)要解释明白、清楚。3.题目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就几答。如题目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你不能把此答成怎么理解。

常见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表达方式,表达手法,表达方法一样,共有说明,抒情,描写,议论,记叙这五种
写作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方式一样,共有 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安若素尘
2012-12-01 · TA获得超过1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7万
展开全部
这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了。其实都有套路的额。
说明文的话,掌握说明方法(什么打比方,作比较、、、)答题时先说说明方法,然后结合题目说明了什么,最后一定要说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伟大的废话,放之四海皆可,但是一定要说)
议论文的话,搞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什么举例论证,类别论证、、、)然后结合具体题目回答这句话的含义(一定要联系到论点),最后还是伟大的废话,体现议论文的严谨,或者什么引经据典,体现作者的思维的严密性等。
散文的话,是最常见的。一般要考句子理解和作用,文意理解和感悟。句子的理解多半考修辞,先讲修辞方法(拟人,对比,渲染、、、)然后还是回归题目。这种题目还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什么的(不想打字了,具体你自己看题目行不),最后说明句子反映了什么情感。作用的话,过渡,总起全文,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具体不想展开了)。文意理解,结合作者的背景,情感,这个靠你的感悟了。这种方式也适合古诗文鉴赏。
总之,通法就是一定回归文章,不要空有套路,当然最后一定是要有套路中的伟大的废话的、、
(打字累啊。但还是不具体展开了,关键看语文素养了额、)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荷花荷花121
2012-12-04 · TA获得超过6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找到关键词,结合文体和作者的思想感强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菠萝饭yyds
2012-12-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4万
展开全部
先看题目,分析题目
如有作者资料也要看
根据背景看文,
标段
找标志语
分层
仔细审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