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历史!!!!
展开全部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东郯城,后迁都至安徽泗县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商历史
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
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于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
请参见二公子事件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天的时候,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楚昭王很高兴,立即派出重要官员隆重迎接,并让他们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
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前512年冬天,吴王派孙武、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
灭亡
徐国因为“二公子事件”,被吴国侵略,由于其军队不堪一击,结果被吴灭。
其实,也可以说是楚国和吴国不断蚕食他们的属国,所以灭亡。
灭亡之后
徐国亡国之后,其子孙以原国名“徐”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江西靖安被认为是徐国最后的家园。2007年1月6日,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了一个东周古墓,根据考古专家徐长青等人对墓葬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古墓为春秋时期徐国最后一位君主章禹的妃嫔陪葬墓。该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了江西靖安为徐国最后的据点。
统计
徐国的国祚长达1649年,共有44代君王。
1、大禹继承父志治水,取得成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在大禹治水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伯益的支持。大禹晚年准备传位于伯益,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夏启六年,伯益被杀。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自此之后,徐国人以国为姓,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2、到了商末,特别是周朝,徐国力量比较强盛,周一直认为它是周的抗衡者,所以对徐国不放心,频频征伐。对此,《诗经》中多有记载。徐国败退,南迁到泗洪一带,继续发展强大。此时徐国国君曾以诸侯国首领身份率兵西征,与周对峙。周穆王惧怕,承认徐君为诸侯的盟主。
3、西周的中后期,徐国传到徐偃王,在淮泗地区得以复兴,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楚国举兵讨伐。徐偃王行仁义,不忍心杀其民,公元前963年便弃国北走,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随迁的百姓数万。所谓的武原县东山即在今天邳州西北,东山后来被称为徐山。
4、徐国败后,徐偃王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所以今天浙江的徐姓在当地是望族。徐偃王终被追杀,怀抱美玉投海而死。由于徐偃王的仁义备受称赞,周在击败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这便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来。此时是在周共王(公元前922-公元前900年)时期。
5、春秋时七雄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活。公元前512年,吴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国。徐王章羽披发文面,
中华徐姓始祖陵
绑缚自己,领着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禹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若木封徐之后,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余年。
三、徐国都城变迁
徐国的都城也是几经迁徙,在1500多年迁徙中,有考证的主要有:
一是山东郯城。史家研究结果,徐国最初封国时,应在山东泰山东北以南到郯城一带。山东泗水的汉舒村有徐国第五代国君徐豹墓。2001年10月,郯城县政府定徐豹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洪泽湖一带的徐城。泗洪县境内太平乡有个香城村,“城”即指徐偃王所筑之城,香城是因为城里传说有座徐偃王妃子的粉妆楼而得名。
三是邳州梁王城(良王城)。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梁王城(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东郯城,后迁都至安徽泗县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商历史
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
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于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
请参见二公子事件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天的时候,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楚昭王很高兴,立即派出重要官员隆重迎接,并让他们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
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前512年冬天,吴王派孙武、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
灭亡
徐国因为“二公子事件”,被吴国侵略,由于其军队不堪一击,结果被吴灭。
其实,也可以说是楚国和吴国不断蚕食他们的属国,所以灭亡。
灭亡之后
徐国亡国之后,其子孙以原国名“徐”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江西靖安被认为是徐国最后的家园。2007年1月6日,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了一个东周古墓,根据考古专家徐长青等人对墓葬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古墓为春秋时期徐国最后一位君主章禹的妃嫔陪葬墓。该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了江西靖安为徐国最后的据点。
统计
徐国的国祚长达1649年,共有44代君王。
1、大禹继承父志治水,取得成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在大禹治水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伯益的支持。大禹晚年准备传位于伯益,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夏启六年,伯益被杀。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自此之后,徐国人以国为姓,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2、到了商末,特别是周朝,徐国力量比较强盛,周一直认为它是周的抗衡者,所以对徐国不放心,频频征伐。对此,《诗经》中多有记载。徐国败退,南迁到泗洪一带,继续发展强大。此时徐国国君曾以诸侯国首领身份率兵西征,与周对峙。周穆王惧怕,承认徐君为诸侯的盟主。
3、西周的中后期,徐国传到徐偃王,在淮泗地区得以复兴,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楚国举兵讨伐。徐偃王行仁义,不忍心杀其民,公元前963年便弃国北走,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随迁的百姓数万。所谓的武原县东山即在今天邳州西北,东山后来被称为徐山。
4、徐国败后,徐偃王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所以今天浙江的徐姓在当地是望族。徐偃王终被追杀,怀抱美玉投海而死。由于徐偃王的仁义备受称赞,周在击败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这便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来。此时是在周共王(公元前922-公元前900年)时期。
5、春秋时七雄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活。公元前512年,吴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国。徐王章羽披发文面,
中华徐姓始祖陵
绑缚自己,领着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禹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若木封徐之后,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余年。
三、徐国都城变迁
徐国的都城也是几经迁徙,在1500多年迁徙中,有考证的主要有:
一是山东郯城。史家研究结果,徐国最初封国时,应在山东泰山东北以南到郯城一带。山东泗水的汉舒村有徐国第五代国君徐豹墓。2001年10月,郯城县政府定徐豹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洪泽湖一带的徐城。泗洪县境内太平乡有个香城村,“城”即指徐偃王所筑之城,香城是因为城里传说有座徐偃王妃子的粉妆楼而得名。
三是邳州梁王城(良王城)。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梁王城(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仁微电子
2024-04-15 广告
2024-04-15 广告
智慧执法监督平台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透明度的创新工具。它通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预警预测,有助于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公正。平台还具备案件管理、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功能,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仁微电子提供
展开全部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以北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经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吴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郯城一带,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以北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经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吴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郯城一带,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