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这六个人是在这个压抑的监狱中或寻求所谓的“自由”,或寻求所谓的“救赎”的几种人类。
警察:最令人绝望的角色......也是《立方体》当之无愧的主角。本片详细讲述了一个自信满满,怀着希望、外向又健康、几乎是人类身上正面元素的代表的人是如何被危险的陷阱;猜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权力,甚至是性的欲望(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类在社会中遇到的种种)蒙蔽眼睛,搞到发疯,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的。影片最后警察杀了女学生时,完全忘了他的目的是寻找出口,出口就在眼前,在立方体里争执的理由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而他已经不顾那终极目标了,只知道杀戮同类,陷入了人类自身的争斗。警察是片中最讽刺的角色,是一个被人类世界逼疯的倒霉蛋,验证了一般人认为的公平正义,手拉手通向幸福之乡之类的叫喊有多滑稽。
女学生:这是个女人,没错,这个角色必须是女人来演。她和痴呆配合的很好,因为她具有女人关心他人的特点。女学生代表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也有一定能力的中下层人们。整个影片中没有人针对她,因为她谁也威胁不了,也不像痴呆那样有时会拖到后腿。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警察想拉她单飞----她有用又好用,就这么简单。女学生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主宰过任何一个决定,这也反映了她代表的人们的社会地位,最终都是被利用的存在,也是疯狂的当权者的牺牲品(最后被杀)。
建筑师: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个干什么都不配合的怀疑论者,颓废者,玩世不恭者(虽然有一定洞察力,发现了房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变化的)。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任何人类团体看做害群之马,只要看警察对他的态度就明白了,还差点把他扔下。当然,其实他是一个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的知情人,也正因为此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他是除痴呆外唯一一个不在乎能不能逃出去的人,这个人已经看破了,连最后出口就在眼前,也是摇摇头:“我已经厌倦了人性的无限愚昧。”在寻求出口的过程中,这些人可谓丑态百出,始终站在“局外人”角度看事情的他当然是厌倦了。个人认为这个人是《立方体》的编剧在电影中的化身,一个看开了的“局外人”。
老妇:职业是个医生,而且一直命苦赖政府,怀疑是五角大楼干了什么。
痴呆:他既是又不是痴呆......完全用不着第三部电影来说明,这种“天才的傻子”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很多。在现实中代表着最底层的,浑浑噩噩的劳苦大众,做的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数学计算),还被当成累赘,没有任何地位。需要时拿来就用,没用时弃之一旁,碍事时咒骂一顿(几乎全是那个警察干的)。和其他人不同,他自己对立方体唯一的烦恼就是房间的颜色。这是一个不知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可怕的、压抑的监狱中的“无知的傻子”。很具讽刺性的是他竟然是唯一一个走过出口的人......这就对了,就这部电影来讲,无论谁最后走到出口都无法接受。唯独这个痴呆的,浑浑噩噩的人走出,看起来却是当然的,只有傻子才能得到幸福,只有傻子才能上天堂。傻子的背影,一点也不令人羡慕,我是带着苦笑目送他消失在那一片谜一样(对人类来说,这个疯狂世界的出口就是个谜)的白光中的。
越狱专家:看他的行当就十足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希望”的行家。再看他的形象:一个自以为是的老人。没错,越狱专家代表着那些相信自身经验的人们,他们一般都是年纪大一些的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也确有很多知识。别的人因为“那么久他都过来了(多次逃狱成功)”也愿意相信他们,还给他冠上了“逃逸大师”的美名。但是立方体正如人间是不断变化的,陷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欺骗性才叫陷阱嘛。所以这个有经验的老人的结局当然就是在一个他从没见过的陷阱前粉身碎骨,干净利索的带着他的经验退场,而后被他人当成失败者品评。现实中这也有相当多的例子。
搞清了什么代表什么,我们就明白这部电影是什么了,这就是一次寻求救赎之旅。人们为了寻找救赎或自由或希望或真理或随便什么(统一由出口代表)而奋斗,结果越狱专家代表的“经验”很快就出局了。大家在慢慢的探索中尝试搞清楚这个世界时怎么运作的,期间各种矛盾不断爆发,积累(有个家伙对我说:“人群总有问题,要是你没看见问题,那就是问题在积累,蓄势待发。”看完想来真够经典。),终于造成了小市民的死亡。而从警察想跟女学生单飞的时候起,强势群体(警察)和弱势群体(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无法逆转了。而后就是绝望的:回到“经验”的房间的场面,一直以来的努力不过是一场空,影片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打击着这些人。
绝望边缘,建筑师发现了房间是移动的,而后痴呆突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让他的待遇一飞冲天!!(若是痴呆早些显示出他是数学天才,八成警察要拉他单飞了)之后矛盾爆发,已经变为暴躁的独裁者的警察暂时出局。
弱势群体没有自以为是的警察过的也很顺利(一旦成为强势群体,其身份必然影响其行为,也就渐渐不得人心),实际上整片中最顺利,气氛最好的就是这几个弱势群体单干的这一段,现在碍事的人已经成为警察了。之后又是一个讽刺性十足的:一开始出发的房间就是“渡船”!!我怀疑如果当时那几个人选择另一个方向出发,那就直接到达出口了!!“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答案其实就在你身后。”[也可能是在特定时间正确的方向在其他时间却不一定正确]人类本来不复杂,却自己把自己搞复杂了,出发点就搞错的事也有很多。当时女学生也许很高兴,但这也就意味着她们在立方体中整个的努力(也包括互相的倾轧)都是没必要的。
之后,警察回来了,善良的女学生退场。而警察冲向出口的表情不像是在逃生,我看他根本是想把痴呆拉回来!!可以说到此警察已经彻底变成了立方体中的人,嫉妒,被背叛,愤怒,烦躁,权力欲,性欲,占有欲等众多东西已经把他变成了立方体的一部分,成了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他已经不知道什么出口不出口的了。至于建筑师和他同归于尽,不过是在最后的几个场面里尽快剔除那些不能出去的角色,凸显痴呆而已。
最后,只有那个痴呆走出了魔方,不过这真的是否是通往外面的世界的路呢。。。
警察:最令人绝望的角色......也是《立方体》当之无愧的主角。本片详细讲述了一个自信满满,怀着希望、外向又健康、几乎是人类身上正面元素的代表的人是如何被危险的陷阱;猜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权力,甚至是性的欲望(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类在社会中遇到的种种)蒙蔽眼睛,搞到发疯,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的。影片最后警察杀了女学生时,完全忘了他的目的是寻找出口,出口就在眼前,在立方体里争执的理由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而他已经不顾那终极目标了,只知道杀戮同类,陷入了人类自身的争斗。警察是片中最讽刺的角色,是一个被人类世界逼疯的倒霉蛋,验证了一般人认为的公平正义,手拉手通向幸福之乡之类的叫喊有多滑稽。
女学生:这是个女人,没错,这个角色必须是女人来演。她和痴呆配合的很好,因为她具有女人关心他人的特点。女学生代表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也有一定能力的中下层人们。整个影片中没有人针对她,因为她谁也威胁不了,也不像痴呆那样有时会拖到后腿。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警察想拉她单飞----她有用又好用,就这么简单。女学生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主宰过任何一个决定,这也反映了她代表的人们的社会地位,最终都是被利用的存在,也是疯狂的当权者的牺牲品(最后被杀)。
建筑师: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个干什么都不配合的怀疑论者,颓废者,玩世不恭者(虽然有一定洞察力,发现了房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变化的)。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任何人类团体看做害群之马,只要看警察对他的态度就明白了,还差点把他扔下。当然,其实他是一个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的知情人,也正因为此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他是除痴呆外唯一一个不在乎能不能逃出去的人,这个人已经看破了,连最后出口就在眼前,也是摇摇头:“我已经厌倦了人性的无限愚昧。”在寻求出口的过程中,这些人可谓丑态百出,始终站在“局外人”角度看事情的他当然是厌倦了。个人认为这个人是《立方体》的编剧在电影中的化身,一个看开了的“局外人”。
老妇:职业是个医生,而且一直命苦赖政府,怀疑是五角大楼干了什么。
痴呆:他既是又不是痴呆......完全用不着第三部电影来说明,这种“天才的傻子”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很多。在现实中代表着最底层的,浑浑噩噩的劳苦大众,做的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数学计算),还被当成累赘,没有任何地位。需要时拿来就用,没用时弃之一旁,碍事时咒骂一顿(几乎全是那个警察干的)。和其他人不同,他自己对立方体唯一的烦恼就是房间的颜色。这是一个不知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可怕的、压抑的监狱中的“无知的傻子”。很具讽刺性的是他竟然是唯一一个走过出口的人......这就对了,就这部电影来讲,无论谁最后走到出口都无法接受。唯独这个痴呆的,浑浑噩噩的人走出,看起来却是当然的,只有傻子才能得到幸福,只有傻子才能上天堂。傻子的背影,一点也不令人羡慕,我是带着苦笑目送他消失在那一片谜一样(对人类来说,这个疯狂世界的出口就是个谜)的白光中的。
越狱专家:看他的行当就十足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希望”的行家。再看他的形象:一个自以为是的老人。没错,越狱专家代表着那些相信自身经验的人们,他们一般都是年纪大一些的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也确有很多知识。别的人因为“那么久他都过来了(多次逃狱成功)”也愿意相信他们,还给他冠上了“逃逸大师”的美名。但是立方体正如人间是不断变化的,陷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欺骗性才叫陷阱嘛。所以这个有经验的老人的结局当然就是在一个他从没见过的陷阱前粉身碎骨,干净利索的带着他的经验退场,而后被他人当成失败者品评。现实中这也有相当多的例子。
搞清了什么代表什么,我们就明白这部电影是什么了,这就是一次寻求救赎之旅。人们为了寻找救赎或自由或希望或真理或随便什么(统一由出口代表)而奋斗,结果越狱专家代表的“经验”很快就出局了。大家在慢慢的探索中尝试搞清楚这个世界时怎么运作的,期间各种矛盾不断爆发,积累(有个家伙对我说:“人群总有问题,要是你没看见问题,那就是问题在积累,蓄势待发。”看完想来真够经典。),终于造成了小市民的死亡。而从警察想跟女学生单飞的时候起,强势群体(警察)和弱势群体(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无法逆转了。而后就是绝望的:回到“经验”的房间的场面,一直以来的努力不过是一场空,影片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打击着这些人。
绝望边缘,建筑师发现了房间是移动的,而后痴呆突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让他的待遇一飞冲天!!(若是痴呆早些显示出他是数学天才,八成警察要拉他单飞了)之后矛盾爆发,已经变为暴躁的独裁者的警察暂时出局。
弱势群体没有自以为是的警察过的也很顺利(一旦成为强势群体,其身份必然影响其行为,也就渐渐不得人心),实际上整片中最顺利,气氛最好的就是这几个弱势群体单干的这一段,现在碍事的人已经成为警察了。之后又是一个讽刺性十足的:一开始出发的房间就是“渡船”!!我怀疑如果当时那几个人选择另一个方向出发,那就直接到达出口了!!“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答案其实就在你身后。”[也可能是在特定时间正确的方向在其他时间却不一定正确]人类本来不复杂,却自己把自己搞复杂了,出发点就搞错的事也有很多。当时女学生也许很高兴,但这也就意味着她们在立方体中整个的努力(也包括互相的倾轧)都是没必要的。
之后,警察回来了,善良的女学生退场。而警察冲向出口的表情不像是在逃生,我看他根本是想把痴呆拉回来!!可以说到此警察已经彻底变成了立方体中的人,嫉妒,被背叛,愤怒,烦躁,权力欲,性欲,占有欲等众多东西已经把他变成了立方体的一部分,成了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他已经不知道什么出口不出口的了。至于建筑师和他同归于尽,不过是在最后的几个场面里尽快剔除那些不能出去的角色,凸显痴呆而已。
最后,只有那个痴呆走出了魔方,不过这真的是否是通往外面的世界的路呢。。。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9148.htm
展开全部
《异次元杀阵》是由文森佐·纳塔利执导的惊悚、剧情类电影,妮可·德波儿、大卫·休莱特参加演出。
剧情简介:
六个素不相识的人莫名其妙地堕入一个犹如迷宫般的死亡陷阱,他们既不知道怎样来到这里,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里面的房间如出一辙,大家躲避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并且意识到必须向同一目标努力,那就是设法逃跑。
在他们当中:昆廷是个体格强壮的警官司;伦尼斯是上了年纪的越狱专家兼传感器专家;霍洛韦是社会激进主义分子和医生;沃思是建筑师;利文是个学数学的年轻学生,她头脑聪明,发现了令他们逃生的密码解法。只有卡赞,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学者,他成了他们逃跑的累赘。
不久,精明的伦尼斯在立方体中意外丧生,在没有任何食物和水的压力下,理性渐渐变为绝望,内情也开始被澄清。沃思在与昆廷的冲突中透露出他确实十分了解立方体的构造,而这个牢笼的外壳还是他亲手设计的。
一行人终于发现了通向立方体边缘的途径,其实那不过是立方体与外壳之间的一道裂缝。霍洛韦自告奋勇地去寻找墙上的出口,众人用衣服结成绳索将她放下去。然而,当她被向上拉回时,昆廷突然开始发狂,他将手松开,霍洛韦一头栽了下去。
精神创作加上情绪激动,使分裂紧急加深。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冲突也在不断地爆发。显然,他们面对敌人不仅仅是立方体,而是他们自己。
六个人相互协作,然而,这种协作最后却以警察昆廷的滥杀无辜,对其他人的清洗告终,当他们最终破解迷宫的奥秘找到出口之后,却只有那个智障者卡赞迎向阳光——其他人都死在立方体里面。
剧情简介:
六个素不相识的人莫名其妙地堕入一个犹如迷宫般的死亡陷阱,他们既不知道怎样来到这里,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里面的房间如出一辙,大家躲避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并且意识到必须向同一目标努力,那就是设法逃跑。
在他们当中:昆廷是个体格强壮的警官司;伦尼斯是上了年纪的越狱专家兼传感器专家;霍洛韦是社会激进主义分子和医生;沃思是建筑师;利文是个学数学的年轻学生,她头脑聪明,发现了令他们逃生的密码解法。只有卡赞,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学者,他成了他们逃跑的累赘。
不久,精明的伦尼斯在立方体中意外丧生,在没有任何食物和水的压力下,理性渐渐变为绝望,内情也开始被澄清。沃思在与昆廷的冲突中透露出他确实十分了解立方体的构造,而这个牢笼的外壳还是他亲手设计的。
一行人终于发现了通向立方体边缘的途径,其实那不过是立方体与外壳之间的一道裂缝。霍洛韦自告奋勇地去寻找墙上的出口,众人用衣服结成绳索将她放下去。然而,当她被向上拉回时,昆廷突然开始发狂,他将手松开,霍洛韦一头栽了下去。
精神创作加上情绪激动,使分裂紧急加深。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冲突也在不断地爆发。显然,他们面对敌人不仅仅是立方体,而是他们自己。
六个人相互协作,然而,这种协作最后却以警察昆廷的滥杀无辜,对其他人的清洗告终,当他们最终破解迷宫的奥秘找到出口之后,却只有那个智障者卡赞迎向阳光——其他人都死在立方体里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