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显学之争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3Q~~~~... 3Q~~~~ 展开
 我来答
技术小坤
2019-06-08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万
展开全部

1、儒家在教育内容上 ,更注重文化艺术和社会现象的研究 ,更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偏向于人文教育。而墨家在教育内容上则更侧重于科学教育。

六经”是儒家经典的教育内容。孔子盛赞“六经”,认为“六经”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政治才能的培养 ,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对人立身处世也会大有益处。

孔子屡次强调学《诗》的重要性 ,并要求弟子门人按照《诗》的观点去做人行事。他曾谆谆告诫伯鱼:如果他不曾学过《周南》《、召南》的诗 ,就会“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即一物无所见 ,一步不可行了。

孔子精通《易》理 ,曾向学生传授《易》。另外 ,他又是“乐”的爱好者 ,并有较深的造诣 ,善于操琴鼓瑟 ,喜欢击磬歌诗。在齐听到韶乐后 ,孔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甚至在死神降临之际 ,他还唱出“泰山坏乎 ! 梁柱摧乎 ! 哲人萎乎”的悲壮之歌。

孔子极力主张居上位者要好礼 ,这样人民就不敢不敬 ,就会“易使也”。孔子以《书》中的内容 ,向学生讲述尧、舜、禹、汤、文、武的德政和任贤的政绩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重视“民、食、丧、祭”,以获取民心。

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 ,通《五经》”,在教育内容观上与孔子的主张差不多。孟子主张“仁义”之教 ,竭力号召当政者施仁政 

他说“: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他认为只有实施“仁义”之教 ,国家才会富强 ,人民才会安康 ,君王的统治才能得“民心”。

2、先秦时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也是很重礼乐之教的。他认为礼与乐可以矫正人的性情 ,能使人化恶性为善性 ,然后可达到“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的地步。

在《劝学》篇中 ,荀子表达了其对教育内容的看法“:故《书》者 ,政事之纪也《;诗》者 ,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既然“六经”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 ,儒家通过传授弟子“六经”,以加深对社会现象的探究 ,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等 ,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3、儒家探究、讲授的主要是政治、道德、教育等社会问题 ,主张美育与德育、美育与智育相结合 ,坚持用诗歌、音乐等人文学科来陶冶学生人格 ,培养其在社会上待人处世的能力 ,而对于科学知识是不予重视的。

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稼穑之事 ,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农”;请教菜圃之事 ,他对曰“吾不如老圃”。等樊迟一走 ,孔子便对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其为“小人哉”。孟子更是将人划分为劳力者与劳心者 ,高唱“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对于科学这类教导“劳力者”的知识 ,自然是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的了。

4、墨家与儒家不同 ,他们尤其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墨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墨子》一书共 53 篇 ,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 6 篇包括了中国最早的科学知识。几何方面 ,有关于点、线、面、立体等的说明;力学方面 ,有关于杠杆、天平、秤、滑车、斜面等的叙述;光学方面 ,有关于阴影、倒影、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的讲解。

yangyu778
2012-12-04 · TA获得超过41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墨子·公孟》篇批评儒家有“四政足以丧天下”。其一,儒家不重天、不信鬼,导致社会上的恶人毫无宗教敬畏感,民众也失去了批判社会的武器。其二,厚葬久丧,既耽误生产,又靡财费时,加剧生活贫困。其三,弦歌鼓舞,助长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生活。贵族们的一顿饭“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墨子·辞过》),如果再沉溺于弦歌乐舞之中,奢侈之风会更加兴盛。其四,宣扬“命定论”,使贵族与平民各安其位,泯灭了民众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斗志。墨子认为,儒学之所以不能惠及普通民众,根源在于儒家“仁”说。“仁”首先是血缘之爱,以“孝”为中心,然后在家庭宗族、邻里乡党、朋友君臣中次第展开。墨子认为,战争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各私其亲,不能以对待自己亲人的方式对待他人。鉴于此,墨子提出了“兼爱”的主张。如果人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那么,天下就会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与“仁”相比,“义”是针对非本血缘宗族之人的关爱。墨家推行“兼爱”,以利天下百姓的理念践行天下大义。只有打破狭隘的宗法观念与本位主义,才可以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君主行义,惠及民生;百姓行义,兼爱交利;天下之人行义,社会和谐安定。

“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会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