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到底是什么?可不可以告诉我?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中华典籍《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媒氏》 [2]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意思是:在周代,男子到了三十岁要娶妻,女子到了二十嫁人。若无缘无故不遵守这规矩的,就予以惩罚。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华文化之宝库。
《礼记·内则》、《谷梁传·文公十二年》、《公羊传》以及后来的《尚书大传》等史籍亦主此说,认为这是周代礼制规定的男女适婚年龄。汉代学者对这种说法最为推崇。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在爱的情感基础上,除了爱的跨文化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感情,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爱的感情)。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跌脚叹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忧惧爱恶欲。我看你六情都尽,惟有爱情未除。’”
夏衍《关汉卿不朽》:“他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有爱情的人。” [3]
澳大利亚的精神导师巴里·朗曾经鼓励做爱的实践性能量转化为爱情的知识的做法:“你不需要一个禁欲的身体,而是你需要一个禁欲的头脑。” [4] (外语原文:Long encourages lovemaking as the practice of converting sexual energy into the knowledge of love: "You don’t need a celibate body, you need a celibate mind.")
如果性爱的激情也与爱的对象相牵涉,那么这种感觉叫做性欲倒错。(这是性欲倒错的一个普遍原则 [5] )(外语原文:If sexual passion is also involved, then this feeling is called paraphilia.)
爱情是相遇、是融为一体,两个人相遇相知最后将融为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
爱情是捆绑,是互相伤害,当两个人的一切都绑定了,那么必然产生各种矛盾乃至于互相伤害,尽管“伤害”并非本意,只是副作用。
爱情是塑造,是难以完美,爱情是两个人共同塑造的美好的美妙的关系,然而和所有人际关系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永远充满阳光。
爱情不仅有甜蜜,更多的是苦涩,爱情的甜蜜和苦涩密不可分,因为甜蜜和苦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面,如果只有甜蜜而没有苦涩,那么甜蜜感也就消失了。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先生认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
一是“激情”,可以理解为心动,与人的生理唤起有关,是动机性的,有些源于性,有些也源于自尊、服从、支配等需求;
二是“亲密”,指心的贴近,是彼此间感觉到温暖亲近的体验,行为上则表现为互相理解、尊重、支持等;
三是“承诺”,指期待和预期,有长期和短期,说明这段关系有未来。
以上三者兼有的爱情,就是所谓的完美的爱情(英文:consummate love)。但是众所周知,完美的爱情太稀有了。